Quantcast
Channel: 文献影印
Viewing all 38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杨翼骧先生中国史学史手稿存真》(全二册)出版

$
0
0

杨翼骧先生中国史学史手稿存真(全二册)

编著者:杨翼骧 著 ; 乔治忠, 杨柳整理

定价:1960.00

ISBN9787501351572

出版时间:2013-09

规格:精装,8

 

    著名史学家杨翼骧先生的《中国史学史》著作手稿,虽然未能最终定稿,但许多论述颇具参考价值,如对唐后五代史馆建置和官方修史机制的论述,对辽、金时期国史院的评析等等,都极具学术价值。我们此次将先生的手稿予以整理编排,以影印方式出版面世,既保存了手稿的真貌,亦能给学界同行提供以参考。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史学的萌芽:殷、西周、春秋时期的史学

 

第二章 封建社会的史学(一):战国、秦时期的史学

 

第三章 封建社会的史学(二):秦汉时期的史学

 

第四章 封建社会的史学(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

 

第五章 封建社会的史学(四):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时期的史学

 

第六章 封建社会的史学(五):明清时期的史学

 

第七章 资产阶级史学(1840-1949年)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1919-1949年)

 

附录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四库全书研究论文篇目索引(1908-2010)》出版

$
0
0

四库全书研究论文篇目索引(1908-2010

编著者:甘肃省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定价:260.00

ISBN9787501349272

出版时间:2013-08

规格:精装,16370

 

    本书通过查阅大量的研究资料以及相关的网络资源,按照一定的著录标准,以文章发表的时间为顺序,系统整理了1908-2010年发表在国内外的期刊、报纸、论文集、个人专集、不定期出版物、学位论文中有关四库全书研究的近5000余篇论文篇目。书后还附有引用报刊文献一览表以及著者索引,方便研究学者的检索利用。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黄爱平:推进“四库学”研究的重要举措(《四库全书研究论文篇目索引》前言)

$
0
0

                                              黄爱平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纂的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它所收录的书籍,上自先秦,下迄清代,几乎囊括了从古至今(指修书的乾隆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并且涵盖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各个学科门类和各个专门领域。而与之相辅相成的《四库全书总目》等官修大型目录著作,也继承古代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钩玄提要,提纲挈领,不仅把《四库全书》著录、存目的上万种书籍统括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系统总结了中国传统学术的渊源流变。可以说,《四库全书》集中保存了中国古代丰富浩瀚的文献典籍,也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因此,历来有“典籍总汇,文化渊薮”的美誉。在18世纪,像《四库全书》这样的文化巨著,不仅在中国,就是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作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工程,《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等系列书籍的编纂在当时就颇受关注,学人士子多有记载和评论。而自其纂成问世迄今的两百多年间,对它的补遗、考证、纠谬、续修、影印等各项举措始终未曾中断。但相关研究工作的真正开展,严格说来,应始于1911年清廷覆亡之后。20世纪以来,学术界有关《四库全书》的研究,曾先后出现过两次高潮。

 

    第一次是在民国年间。民国政府成立之初,将文津阁《四库全书》由承德避暑山庄运至北京,移交京师图书馆保存并向社会开放。随后影印《四库全书》动议出现,著名学者陈垣先生受教育部委托,主持了对文津阁《四库全书》的清点工作,不仅详细统计了其架数、函数、册数和页数,而且简要梳理了《四库全书》编纂的过程,并对其中一些重要问题作了开创性的研究。自此而后,有关论著相继出现,诸如杨家骆《四库大辞典》(附《四库全书概述》,1932年)、任松如《四库全书答问》(1933年)、郭伯恭《四库全书纂修考》(1937年)、杨家骆《四库全书学典》(1946)等等,都继往开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余嘉锡的《四库提要辨证》按:余嘉锡对《四库全书总目》所载提要的辨证,曾先后在《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辅仁学志》等报刊上发表过十余篇,并于1937年出版其中的史部和子部。全书则于1958年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其后中华书局于1980年出版标点本。、胡玉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按:胡玉缙一生致力于《四库全书总目》的研究,但其生前书稿尚未写定,亦未能发表。后由王欣夫辑录整理,于196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均博采群籍,爬梳资料,对《四库全书总目》所载相关提要作了深入的考订辨正,不仅为学者阅读利用提供了便利,而且为后世树立了研究的典范。此外,《索引式的禁书总录》(陈乃乾编,1932年)、《办理四库全书档案》(王重民辑,1934年)、《(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金毓黻编,1935年)等书目档案文献的编纂整理出版,也为《四库全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基础。特别是影印《四库全书》的举措,自1919年提出伊始,就吸引了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极大关注。而在历经艰难曲折之后,终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选印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1935年),不仅部分实现了中外人士多年的愿望,而且大大增强了《四库全书》的影响力,促进了学术界研究工作的开展。

 

    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四库全书》的研究出现了第二个高潮,迄今方兴未艾。1982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开始筹备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全本。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昌彼得先生于次年特撰《影印四库全书的意义》一文,明确标举出“四库学”一词。几乎与此同时,台湾东吴大学刘兆祐教授撰《民国时期的四库学》一文,也直接提出并使用了“四库学”的概念。两位台湾学者不约而同提出的“四库学”之名,标志着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四库全书》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然成为一门专学。1986年,随着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全本的推出,海峡两岸迅即掀起了“四库热”。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台湾影印本为蓝本,再加缩印出版。自此而后,与《四库全书》相关的各部大型丛书,诸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台湾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齐鲁书社,2001年)、《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出版社,2000年)、《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北京出版社,2005年)、《四库未收书辑刊》(北京出版社,2000年)、《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相继问世。而对《四库全书》本身的开发利用,也有新的进展。1999年,《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研发成功(上海人民出版社、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线装本《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出版(福建鹭江出版社、北京功德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6年,《文津阁四库全书》影印出版(北京商务印书馆、九鼎时代公司)。伴随《四库全书》的广泛传播和各种大型丛书的陆续问世,学术界的研究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先后出现了一批颇有深度和影响的著作,如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1989年)、台湾吴哲夫《四库全书纂修之研究》(1990年)、台湾计文德《从四库全书探究明清间输入之西学》(1991年)、周积明《文化视野下的四库全书总目》(1991年)、司马朝军《四库全书总目研究》(2004年)和《四库全书总目编纂考》(2005年)、陈晓华《“四库总目学”史研究》(2008年)和《四库全书与十八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2009年)等。此外,对《四库全书总目》的整理点校,有整理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1997年);对《四库全书总目》各篇提要的考订辨误,有崔富章《四库提要补正》(1990年)、李裕民《四库提要订误》(1990年)、杨武泉《四库全书总目辨误》(2001年);对四库纂修官提要稿的搜集整理,有吴格整理《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2005年),吴格、乐怡标校整理《四库提要分纂稿》(2006年),张升编《四库全书提要稿辑存》(2006年);对四库存目书籍版本目录的考订辨证,有杜泽逊《四库存目标注》(2007年);对纂修《四库全书》档案的整理出版,则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修四库全书档案》(1997年),等等。真可谓洋洋大观,成就斐然,充分显示出“四库学”的研究不仅已是一门专学,而且已然成为一门显学。

 

在百年“四库学”产生发展的历程中,不仅众多的学人士子为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有关收藏单位、出版机构也为《四库全书》的保存和传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此特别应当提到的,就是甘肃省图书馆。该馆本来并非收藏单位,其所在地兰州与《四库全书》亦无直接渊源。当年,乾隆帝下令编纂《四库全书》之时,最初计划缮写四部,分别贮藏于北京宫中文渊阁、西郊圆明园文源阁、热河(今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和盛京(今沈阳)故宫文溯阁。后又下令增缮三部,颁发江浙,收藏在江苏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浙江杭州文澜阁。一时之间,南北七阁遥相呼应,四库藏书臻于极盛。然而,历经近代以来的风雨沧桑,七阁藏书损毁过半,其中文源阁、文汇阁、文宗阁三部《四库全书》全部被毁,文澜阁《四库全书》仅存四分之一,后经多次补抄齐全。而有幸完整保存下来的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三部《四库全书》,也多经变迁。文津阁本自1914年由承德运至北京,1915年入藏京师图书馆之后,一直保存完好,今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文渊阁本在抗战期间运往上海,十余年间辗转播迁于重庆、南京等地,后运至台湾,今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溯阁本曾于1914年一度运至北京,1925年运回沈阳,仍收藏在文溯阁。1966年,文化部决定将文溯阁全书运往兰州,移交甘肃省图书馆代管。自此而后,甘肃省图书馆就与《四库全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十年浩劫的非常岁月里,甘肃省图书馆顶着压力,冒着风险,专门在兰州市郊择地修建战备书库,将全书装箱封固,存放其中,以保无虞。新世纪以来,适应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甘肃省图书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于2005年选址黄河之滨的白塔山九州台,特别建造了“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为全书保存提供更为完善的设施和条件。在珍藏文溯阁《四库全书》的同时,甘肃省图书馆还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致力于开展并推动有关《四库全书》的研究工作,如编纂《四库全书研究文集》,初步梳理并展示民国以来《四库全书》研究的脉络和概貌;举办“全国《四库全书》学术研讨会”,从文献、史学、文化等各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研讨《四库全书》的有关问题;成立“《四库全书》研究会”,组织全省乃至国内有关研究力量,为学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等等。可以说,20世纪以来,正是在众多学人士子、团体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四库全书》才得到妥善保存和广泛传播,“四库学”的研究也才得以健康发展并持续升温。

 

    迄今,《四库全书》纂成已二百三十余年,“四库学”的研究也已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如何在百年积淀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发展,确实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新世纪以来,已陆续有学者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回顾历史,评论得失,分析现状,展望未来,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见解。其中,编纂“四库学”论著资料索引,建立网络数据库等构想,成为大多数学人士子的共识。实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有学者关注这一问题,并做了初步的工作。如台湾学者刘兆祐于1983年撰文梳理总结《民国以来的四库学》之时,曾列举“七十年来有关四库全书的著作(19111983)”作为附录。1995年,台湾学者林庆彰主编《乾嘉学术研究论著目录(19001993)》,其中专列“四库学”一编,分《四库全书》《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总目》和目录与工具书四类,分别著录19001993年间有关“四库学”研究的论文、著作。2001年,司马朝军纂《台湾四库学论著目录》,则在林著基础上,进一步对台湾地区的“四库学”研究成果做了梳理。当然,由于时间、地域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上述目录索引尚未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百年“四库学”研究的成果。亦因如此,广泛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编纂一部全面反映百年“四库学”研究成果的目录索引工具书,进一步打造“四库学”研究的坚实基础,推动新世纪的“四库学”研究迈上新的台阶,就显得十分必要且尤为迫切。甘肃省图书馆于2007年开始编辑《四库全书研究目录索引》,2008年着手建立“四库全书研究资源数据库”,并于2009年申报了“四库全书研究资源数据库建设”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查询资料过程中,甘肃省图书馆与天津图书馆达成了共同编辑《四库全书研究目录索引》的协议。数年以来,两馆同仁孜孜矻矻,兢兢业业,团结协作,辛勤努力,从最基本的目录工作做起,系统查阅书目、索引等文献资料,广泛利用数据库等网络资源,从中遴选出有关《四库全书》研究的文章、著作条目,进而删除重复,考证讹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比著录,编成《四库全书研究论文篇目索引(19082010)》一书。本书收录1908年以来发表在报纸、期刊、论集等文献中的有关文章,包括大学学位论文在内,约计五千余篇,根据国家标准GB3793-83《检索期刊条目著录规则》逐一予以著录,并附“著者索引”暨“引用报刊文献一览表”,以方便学者检索利用。

 

    资料工作历来是学术研究的基础,而目录编纂更是有功学界的重要举措。可以肯定,甘肃省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各位同仁竭数年心力,精心编纂而成的这部全面展示20世纪以来“四库学”研究成果的目录索引工具书,必将为“四库学”研究的深入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文津学志》(第六辑)出版

$
0
0

文津学志(第六辑)
编著者:国家图书馆
定价:72.00
ISBN:9787501351619
出版时间:2013-08
规格:平装,16开,380页

    本书是国家图书馆所编学术论文集,收入论文40余篇。分为九个专题:纪念黄丕烈诞辰250周年专栏、文献整理与版本研究、古籍普查新发现、历史地理与古地图研究、样式雷图档整理与研究、典籍史文献与研究、馆藏文献整理与编目、文献保护、其他。较为系统地反映了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

 

目錄

 

 

 

·紀念黃丕烈誕辰250周年專欄·

 

《百宋一廛書錄》著錄經籍十種今存考張麗娟(1)

 

《百宋一廛書錄》所收宋刻本《莊子》略說馬鴻雁(13)

 

略談黃丕烈舊藏宋刊《陶淵明集》版本劉明(17)

 

黃丕烈題跋補遺李開升(29)

 

黃丕烈醫籍題跋初探劉悅(41)

 

張士達先生讀黃丕烈修書裝書題跋劄記朱振彬(49)

 

黃丕烈生前居所及廬墓家系略考姚伯岳(54)

 

黃丕烈、顧千里交惡新論劉鵬(68)

 

黃丕烈研究論著目錄陳東輝章世傑(81)

 

 

·文獻整理與版本研究·

 

淺議《韓詩外傳》引《詩》用《詩》孫婠(89)

 

《破魔變》校補蕭旭(96)

 

《詩集傳》對《毛詩》篇次的調整述論陳才(111)

 

論宋刻本《禮記要義》的版本性質及其校勘價值瞿林江(122)

 

竹添光鴻批本《韓非子校注》評述趙成傑(131)

 

 

·古籍普查新發現·

 

古籍普查所見四部早期稀見家譜考略鮑國強(140)

 

明崇禎九年刻《廣金石韻府》版本再審視侯藹奇(155)

 

 

·歷史地理與古地圖研究·

 

淺析《華夷圖》與《歷代地理指掌圖》中《古今華夷區域總要圖》

之間的關係成一農(164)

 

海內外藏乾隆繪本《黃運湖河全圖》與《南巡盛典》系列輿圖研究席會東(172)

 

《直隸沿海各州縣入海水道及沙磧遠近陸路險易圖說》考釋孫靖國(189)

 

《雲南全省輿圖》稿本的資料流向研究覃影白鴻葉(195)

 

中國古代傳統地圖比例尺信息著錄問題分析吳碧華(205)

 

 

·樣式雷圖檔整理與研究·

 

樣式雷圖檔人物稱謂及製作時間考略王豐會李金蘋(212)

 

樣式雷圖檔建築名稱考辨翁瑩芳(220)

 

樣式雷圖檔中店鋪述略白鴻葉(229)

 

 

·典籍史文獻與研究·

 

江春藏書刻書考述鄭偉章(239)

 

鄭振鐸藏“文獻保存同志會”購書單據概述蘇曉君石光明(246)

 

《文獻保存同志會第二號工作報告(1940年5月7日)》考釋李慧(258)

 

獻縣張莊天主堂印書館印刷出版事略彭福英(266)

 

 

·館藏文獻整理與編目·

 

國家圖書館藏翁同龢致翁斌孫家書繫年考(1888)李紅英(277)

 

國家圖書館2007-2012年入藏新善本述要黃霞吳密(291)

 

國家圖書館的八蚌寺古版藏學專藏概述韓金彪(307)

 

國家圖書館民國時期所編各類書目概述全根先王秀青(313)

 

 

·文獻保護·

 

安徽省圖書館古籍修復工作百年簡史臧春華(323)

 

西域文書BH4-269殘片修復案例侯鬱然胡玉清(331)

 

明万歷金陵版《本草綱目》重修本修復述略提娜(340)

 

談周叔弢與古籍保護及對先生藏“捐贈善本書籍清冊”等資料的裝幀朱振彬(346)

 

古籍紙張年代測定技術研究進展易曉輝(352)

 

中國古代書畫清洗技藝之皂角去污法田婷婷(358)

 

 

·其他·

 

《閱微草堂筆記》“牒”故事考述張偉麗(365)

 

古代避諱“為字不成”小考向輝(373)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博医会报》(The China Medical Journal, 1887-1931)(全四十 ...

$
0
0

博医会报(The China Medical Journal, 1887-1931)(全四十二册)
编著者:中国博医会编
定价:24000.00
ISBN:9787501351275
出版时间:2013-09
规格:精装,16,24000页

    《博医会报》创始于1887年,由中国博医会主办,1907年改名为The China Medical Journal,1932年该刊与《中华医学杂志》(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的英文部分合并,此后编辑部设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该刊刊登的论文经常为欧美医学杂志所引用,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目录:
第1册

《博医会报》与中国医学的现代化进程                            高晞  1

 

第1卷(1887)  1                                                   

第2卷(1888)  103

第3卷(1889)  201

 

第2册

第4卷(1890)  1

第5卷(1891)  281

 

第3册

第7卷(1893)  1                                                  

第8卷(1894)  311

 

第4册

第9卷(1895)  1

第10卷(1896) 323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北京内城寺庙碑刻志·第三卷》出版

$
0
0

北京内城寺庙碑刻志.第三卷
编著者:(法)吕敏(MARIANNE BUJARD)主编
定价:350.00
ISBN:9787501351442
出版时间:2013-09
规格:精装,大16,496页

    本书是法国远东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研究项目“北京内城寺庙碑刻与社会史”的延续成果,接续前两卷,以乾隆《京城全图》为坐标和基本线索,调查研究北京内城的寺庙,实地访谈、拍摄照片、撰写庙志、释录碑文,并附有碑图和寺庙插图。第三卷所研究的是《京城全图》第三排范围内的寺庙,共139座,辑录碑记、塔铭等39通,并有本书未撰写庙志的寺庙名单及庙名、碑名、碑文撰写人、香会、胡同五个索引,资料翔实,叙述简洁明了,对研究北京历史及宗教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文津演讲录》之十一  出版

$
0
0

文津演讲录之十一
编著者:周和平 主编
定价:28.00
ISBN:9787501351756
出版时间:2013-11
规格:平装,32

    本书《文津演讲录》之十一,是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办的系列讲座“文津讲坛”讲稿的合集,共收录讲稿十余篇,内容涉及建筑、考古等内容。主讲人均为各自领域内的专家,讲述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有可读性。

 

目录:
   古都北京与中华民族发展的考古学解读    刘庆柱

   中国考古学:母权、父权、文明          张忠培

   中国考古学的问题与前景                唐际根

   中国建筑的木文化——户牖之美          楼庆西

   中国的青铜时代                        李伯谦

   埋藏在地下的商王朝                    唐际根

   探索天山走廊                          杨  镰

   从秦宫大墓到秦始皇陵                  赵化成

   碑帖拓本的欣赏与鉴定                  孟宪钧

   故宫文物南迁的意义和影响              郑欣淼

   简论青铜器铭文几个问题                杜廼松

      宫廷文房清供                          张淑芬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叶观国《绿筠书屋诗钞》出版座谈会

$
0
0
    20131020日,“《绿筠书屋诗钞》出版座谈会暨三山叶氏宗亲团聚会”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津书院举行。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卜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方自今、总编辑贾贵荣,北京大学教授徐凯、朱宪、李成言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叶氏后裔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绿筠书屋诗钞》是叶观国所撰诗集,此次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以国家图书馆藏乾隆五十七年刻《绿筠书屋诗钞》十八卷本为底本,按原样影印,仿真宣纸线装,一函四册。该书共收诗1089首,分集系年,主要记载了先生登山、临水、咏物、怀人、畅游之后的感悟,期间也夹杂了记事、咏史方面的作品,借古抒情,寓意深刻。另外,书后增加了五篇附录,即历代名人评《绿筠书屋诗钞》、观国公手书《凤山书院碑记》、观国公手书《常郡全闽会馆碑记》、“观国公行书立轴书影”以及乾隆皇六子永瑢书赠师父叶观国楹联。
三山叶氏家族是福州著名的家族之一。该家族于清顺治初年由福建福清迁居省城闽县,历经两代,至乾隆年间叶观国(17201792)入翰林诰授资政大夫,封祖荫子,光耀门闾,一门乃显,族望大开,绵延至近代近两百年。三山叶氏是科举世家、翰林世家,叶观国五子登科,孙叶云滋六子登科,五世出现八位翰林,被誉为“科举史上的奇迹”。而叶氏家族的文化传统由叶观国奠定,经后代发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内在家族传统。叶观国是乾隆年间风土杂咏诗的代表诗人,他喜欢采用组诗形式“缀辑遗轶”,进行一种“历史的思考”。全书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正如《毅庵府君行述》中所载叶观国的诗歌,“上自铺扬盛典、容颂神功、鸾辂赓歌、虎帏属咏以及星轺官道、云物家园、抒景言情,不下数千首。”该书除了描绘福建风土外,对台湾、云南、广西等地风物民俗也多作吟咏。叶观国作为叶氏家族的核心人物,其著作的出版使叶观国进入了普通民众的视野,即传播了古代的先进文化,也使叶氏家族的优良家风得以传承。因此,总体来说,《绿筠书屋诗钞》的出版对研究清乾隆时期的文化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与社会价值,另外,作为叶氏家族核心人物的叶观国,其著作的重新出版即象征着三山叶氏优良家风得以传承,也象征着三山叶氏在新时代的重新兴旺。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清代军机处随手登记档》新书发布会暨明清档案整理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
0
0
2013年10月22日上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主办的“《清代军机处随手登记档》新书发布会暨明清档案整理出版座谈会”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行。来自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第一历史档案馆、恭王府管理中心、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博物馆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首都图书馆、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等20余位专家学者人与会。
《清代军机处随手登记档》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珍贵档案,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规划出版的档案丛刊系列之一。全书收录了从嘉庆元年(1796)到宣统三年(1911)(中间缺失同治元年至同治九年,此为原档缺失)一百余年间军机处所有的随手登记档,这是军机处随手登记档首次全面而系统的公布。随手档是军机处所有文件档案的总目,不仅在当时来说极为重要,而且可以说是一部翔实可信的编年史大纲,史料价值极高,能为研究者的研究提供重要又可靠的检索依据。本书另一大特色便是详细的目录编制。全书目录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编制,而是分为谕旨和折件两大部分,详细著录涉及的相关人员和机构,以便于读者检索使用。军机处档案作为清廷军政要务核心机密的总汇,凡有关清王朝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重大事件的处理始末,无不记录在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相信它的面世,必将为学术界带来新的研究热点。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天津图书馆卷》出版说明

$
0
0

中華民族以五千年綿延不斷的文明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一文明薪火相傳最好的載體,莫過於浩如煙海的傳世經典,其豐富、完備程度遠非其他民族可及。古籍文獻主要收藏於全國圖書館系統,據調查,各級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科研單位共收藏古籍二千七百五十萬冊,其中可列入善本的有近二百五十萬冊。除圖書館系統外,公立機構尚有博物館、寺院等藏有大量古籍。此外,散失海外的珍本秘笈也不在少數。毫無疑問,這些珍貴典籍是我們獨有的寶貴而豐富的文化遺產,彌足珍貴。

這些典籍中,最受關注和重視的,無疑是善本或曰珍本古籍。基於中國文化發展軌跡的特殊性,越是早期文獻,其文獻價值越高;與此同時,因年代久遠,數量既少,保存尤難,其文物價值自然更高。對於善本,因其珍貴,其保存機構一般以保護爲第一要務,但這些典籍對於研究傳統學問和學術發展不可或缺,所以在“藏”與“用”的問題上,不免矛盾、困擾。歷史上,對於善本古籍的摹寫、影抄、影刻,是解決這個矛盾最重要的方法,明清兩朝留存至今的古籍,有大量的影刻、影寫宋元版本,即爲例證。西方印刷技術傳入後,石印等手段爲善本影印提供了極爲便捷的方式,由此,民國時期出現了《百衲本二十四史》《四部叢刊》等多部足以傳世的大型影印古籍經典叢書。這些叢書將大量歷代深藏內府和藏書樓的珍本秘笈公之於衆,爲學術研究的深入開展提供了豐富的內容,至今造福學界。我社於二〇〇二年啟動的國家項目——“中華再造善本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仿真再造形式對善本古籍進行再生性保護的最重要的項目,備受世人矚目。不過,再造一期完成七百八十七種古籍文獻,續編選目五百餘種,合計不過一千三百種。加上計劃運作的海外編一千餘種,也不足三千種。而現存珍本古籍,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統計,稱得上傳世孤罕的即有四萬五千種之多,可見目前已經影印出版的,極爲有限。顯然,在“中華再造善本工程”之外,有必要做更進一步的工作,即系統深入挖掘藏書機構的珍本文獻,爲學術界和圖書收藏機構提供更豐富、更全面的仿真影印本。既爲珍本文獻的再生性保護提供可能,同時讓這些文獻擁有成百上千的替代品,發揮文獻資源應有的學術價值,從而爲弘揚傳統文化、實現強國夢奠基。

 

我社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陸續出版的《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自出版後廣受學界和藏書機構歡迎。後來陸續出版了一系列以館藏爲基礎的專題叢書,如“著名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等,也深受歡迎。實踐證明,以館藏爲基礎進行文獻開發,不僅符合學術研究需要和收藏需要,而且操作性更強,對促進文獻批露意義重大。以地方志爲例,一次性收集千餘種稀見方志是難以想像的,而以館藏爲基礎開發,目前已有近二十家單位參與,開發稀見方志千餘種。爲此,二〇一一年天津圖書館古籍部主 任李國慶先生向我社倡議出版各館珍本叢刊時,與社領導的想法不謀而合,當年即開始計劃並實施。經過與全國範圍內圖書館古籍界同仁的多次討論與磋商,形成方案如下:

一、整體以《中國古籍珍本叢刊》爲題,陸續出版海內外各圖書館、博物館等藏書機構珍藏善本文獻。各館形成的文獻叢刊,命名爲《中國古籍珍本叢刊·××館卷》。

二、本叢刊計劃收錄海内外數七十餘家藏書機構五千種古籍善本。

三、收錄標準:

(一)依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現存傳本數量在三部以內(含三部)且具重要歷史文獻價值者。

(二)《中華再造善本》正、續編已收錄的,原則上不再收錄。

(三)近年各類影印本古籍叢書如《續修四庫全書》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等“四庫系列”叢書,《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續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等大型古籍叢書,版本相同的不再收錄,有名家批注者酌收。

(四)各館藏部帙較大的珍本古籍,具有特殊價值、宜單獨印行的,不予收錄。

(五)產生於一九一二年以後的,有關傳統學術內容的名家稿本,酌情收入。

四、編輯方法:

(一)文獻收藏單位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核後,根據館藏特色,提交擬目;我社據“新中國古籍影印叢書總目”(該書收錄一九四九—二〇一〇年出版的影印叢書)等工具書進行審核刪訂;專家審核選目;我社與文獻收藏單位最終確定選目,進行掃描拍照。

(二)以館藏地爲單位,進行分卷命名,如《中國古籍珍本叢刊·天津圖書館卷》。雙欄影印,個別不適合拼葉者,以原大排印。

(三)按照經史子集叢分類,各類之下再以各書成書年代爲序;每書製作新書名頁(含書名卷數、作者、版本等),置於卷首。

目前,本叢書已列入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這套叢書是落實國家古籍保護和善本回歸工作的具體舉措,也是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各館現存珍貴古籍進行科學保護、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古籍珍本叢刊·天津圖書館卷》是本叢刊的第一種,全六十冊,共遴選天津圖書館古籍善本一百七十九種,其中經部十三種,史部五十八種,子部三十種,集部六十九種,叢部九種。以版本計,明刻本六十五部,稿鈔本九十八部,其中一百三十多部爲存世孤本。這些善本古籍,除少數幾部,均爲首次影印出版,其歷史文獻和版本參考價值值得重視。

在編輯過程中,我們遵循“中國古籍珍本叢刊”的編輯規範,進行了嚴格地查重,並查核原書,爲每種圖書製作了新的書名頁,於首冊編有總目錄,讓讀者一目了然。需要說明的是,所收善本中有缺卷或缺頁的情況,由於這些善本基本上沒有複本,我們沒有進行配補,僅作了相應的標注。其中稿本《大學衍義補集要》的最後一冊因裝訂問題,存在壓字的情況,因無法拆書,也留下了些許遺憾,敬請廣大讀者諒解。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二〇一三年十月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天津图书馆卷》(全六十册)出版

$
0
0

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天津图书馆卷(全六十册)
编著者:天津图书馆编
定价:48000.00
ISBN:9787501350711
出版时间:2013-10
规格:精装,16,49060页
丛 书 名:中国古籍珍本丛刊



出版說明

 

中華民族以五千年綿延不斷的文明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一文明薪火相傳最好的載體,莫過於浩如煙海的傳世經典,其豐富、完備程度遠非其他民族可及。古籍文獻主要收藏於全國圖書館系統,據調查,各級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科研單位共收藏古籍二千七百五十萬冊,其中可列入善本的有近二百五十萬冊。除圖書館系統外,公立機構尚有博物館、寺院等藏有大量古籍。此外,散失海外的珍本秘笈也不在少數。毫無疑問,這些珍貴典籍是我們獨有的寶貴而豐富的文化遺產,彌足珍貴。

這些典籍中,最受關注和重視的,無疑是善本或曰珍本古籍。基於中國文化發展軌跡的特殊性,越是早期文獻,其文獻價值越高;與此同時,因年代久遠,數量既少,保存尤難,其文物價值自然更高。對於善本,因其珍貴,其保存機構一般以保護爲第一要務,但這些典籍對於研究傳統學問和學術發展不可或缺,所以在“藏”與“用”的問題上,不免矛盾、困擾。歷史上,對於善本古籍的摹寫、影抄、影刻,是解決這個矛盾最重要的方法,明清兩朝留存至今的古籍,有大量的影刻、影寫宋元版本,即爲例證。西方印刷技術傳入後,石印等手段爲善本影印提供了極爲便捷的方式,由此,民國時期出現了《百衲本二十四史》《四部叢刊》等多部足以傳世的大型影印古籍經典叢書。這些叢書將大量歷代深藏內府和藏書樓的珍本秘笈公之於衆,爲學術研究的深入開展提供了豐富的內容,至今造福學界。我社於二〇〇二年啟動的國家項目——“中華再造善本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仿真再造形式對善本古籍進行再生性保護的最重要的項目,備受世人矚目。不過,再造一期完成七百八十七種古籍文獻,續編選目五百餘種,合計不過一千三百種。加上計劃運作的海外編一千餘種,也不足三千種。而現存珍本古籍,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統計,稱得上傳世孤罕的即有四萬五千種之多,可見目前已經影印出版的,極爲有限。顯然,在“中華再造善本工程”之外,有必要做更進一步的工作,即系統深入挖掘藏書機構的珍本文獻,爲學術界和圖書收藏機構提供更豐富、更全面的仿真影印本。既爲珍本文獻的再生性保護提供可能,同時讓這些文獻擁有成百上千的替代品,發揮文獻資源應有的學術價值,從而爲弘揚傳統文化、實現強國夢奠基。

 

我社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陸續出版的《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自出版後廣受學界和藏書機構歡迎。後來陸續出版了一系列以館藏爲基礎的專題叢書,如“著名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等,也深受歡迎。實踐證明,以館藏爲基礎進行文獻開發,不僅符合學術研究需要和收藏需要,而且操作性更強,對促進文獻批露意義重大。以地方志爲例,一次性收集千餘種稀見方志是難以想像的,而以館藏爲基礎開發,目前已有近二十家單位參與,開發稀見方志千餘種。爲此,二〇一一年天津圖書館古籍部主任李國慶先生向我社倡議出版各館珍本叢刊時,與社領導的想法不謀而合,當年即開始計劃並實施。經過與全國範圍內圖書館古籍界同仁的多次討論與磋商,形成方案如下:

一、整體以《中國古籍珍本叢刊》爲題,陸續出版海內外各圖書館、博物館等藏書機構珍藏善本文獻。各館形成的文獻叢刊,命名爲《中國古籍珍本叢刊?××館卷》。

二、本叢刊計劃收錄海内外數七十餘家藏書機構五千種古籍善本。

三、收錄標準:

(一)依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現存傳本數量在三部以內(含三部)且具重要歷史文獻價值者。

(二)《中華再造善本》正、續編已收錄的,原則上不再收錄。

(三)近年各類影印本古籍叢書如《續修四庫全書》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等“四庫系列”叢書,《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續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等大型古籍叢書,版本相同的不再收錄,有名家批注者酌收。

(四)各館藏部帙較大的珍本古籍,具有特殊價值、宜單獨印行的,不予收錄。

(五)產生於一九一二年以後的,有關傳統學術內容的名家稿本,酌情收入。

四、編輯方法:

(一)文獻收藏單位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核後,根據館藏特色,提交擬目;我社據“新中國古籍影印叢書總目”(該書收錄一九四九—二〇一〇年出版的影印叢書)等工具書進行審核刪訂;專家審核選目;我社與文獻收藏單位最終確定選目,進行掃描拍照。

(二)以館藏地爲單位,進行分卷命名,如《中國古籍珍本叢刊?天津圖書館卷》。雙欄影印,個別不適合拼葉者,以原大排印。

(三)按照經史子集叢分類,各類之下再以各書成書年代爲序;每書製作新書名頁(含書名卷數、作者、版本等),置於卷首。

目前,本叢書已列入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這套叢書是落實國家古籍保護和善本回歸工作的具體舉措,也是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各館現存珍貴古籍進行科學保護、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古籍珍本叢刊?天津圖書館卷》是本叢刊的第一種,全六十冊,共遴選天津圖書館古籍善本一百七十九種,其中經部十三種,史部五十八種,子部三十種,集部六十九種,叢部九種。以版本計,明刻本六十五部,稿鈔本九十八部,其中一百三十多部爲存世孤本。這些善本古籍,除少數幾部,均爲首次影印出版,其歷史文獻和版本參考價值值得重視。

在編輯過程中,我們遵循“中國古籍珍本叢刊”的編輯規範,進行了嚴格地查重,並查核原書,爲每種圖書製作了新的書名頁,於首冊編有總目錄,讓讀者一目了然。需要說明的是,所收善本中有缺卷或缺頁的情況,由於這些善本基本上沒有複本,我們沒有進行配補,僅作了相應的標注。其中稿本《大學衍義補集要》的最後一冊因裝訂問題,存在壓字的情況,因無法拆書,也留下了些許遺憾,敬請廣大讀者諒解。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二〇一三年十月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天津图书馆卷》收书目录

$
0
0

第一冊目錄:(正文673頁)

易經旁訓三卷  (元)李恕撰  (明)鄭汝璧補注  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鄭汝璧、田疇刻本…………………………………………………………………………………………………1

大易緝說十卷  (元)王申子撰  (元)田澤校  清(1644—1911)鈔本………………207

重刊儀禮考註十七卷  (元)吳澄考訂  羅倫、周華校點  明(1368—1644)刻本………409

儀禮喪服表不分卷(一)  (清)蔣彤撰  清(1644—1911)養一齋鈔本…………………559

 

第二冊目錄:(正文591頁)

儀禮喪服表不分卷(二)  (清)蔣彤撰  清(1644—1911)養一齋鈔本…………………1

繪孟七卷  (明)戴君恩評  龔惟敬編  明天啟(1621—1627)刻本………………………249

質言三卷  (明)牛應元輯  李嘉言等校  明(1368—1644)刻本………………………339

四經稗疏十四卷(周易稗疏四卷、書傳稗疏四卷)  (清)王夫之撰  清(1644—1911)拜經樓鈔本…………………………………………………………………………………………441

 

第三冊目錄:(正文608頁)

四經稗疏十四卷(詩經稗疏四卷、春秋稗疏二卷)  (清)王夫之撰  清(1644—1911)拜經樓鈔本……………………………………………………………………………………………1

類篇四十五卷(卷一上—卷三下)  (宋)司馬光等修纂  (清)陳鱣批校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扬州詩局刻本…………………………………………………………………………167

 

第四冊目錄:(正文582頁)

類篇四十五卷(卷四上—卷七中)  (宋)司馬光等修纂  (清)陳鱣批校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揚州詩局刻本…………………………………………………………………………1

 

第五冊目錄:(正文546頁)

類篇四十五卷(卷七下—卷十下)  (宋)司馬光等修纂  (清)陳鱣批校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揚州詩局刻本…………………………………………………………………………1

 

第六冊目錄:(正文560頁)

類篇四十五卷(卷十一上—卷十四中)  (宋)司馬光等修纂  (清)陳鱣批校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揚州詩局刻本……………………………………………………………………1

 

第七冊目錄:(正文547頁)

類篇四十五卷(卷十四下—卷十五下)  (宋)司馬光等修纂  (清)陳鱣批校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揚州詩局刻本……………………………………………………………………1

正韻篆字校六卷  (明)沈延銓撰  (清)張元輅校訂  稿本………………………………115

六吉齋字書四種  (清)單秋岩編  稿本………………………………………………………217

 

第八冊目錄:(暫時不排)

說文便檢十二卷  (清)金保彝撰  清(1644—1911)稿本…………………………………1

韻府便考不分卷  (清)丁有曾撰  清(1644—1911)鈔本…………………………………153

寀音初編三十七卷  魯道人輯  稿本…………………………………………………………209

休邑黃氏思本圖一卷  (明)黃顯仁等編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刻本………………423

唐宋陽秋五卷  (清)華長卿等撰  稿本……………………………………………………433

明末滇南紀畧一卷纎言二卷  (清)陸圻撰  清(1644—1911)鈔本……………………471

三朝聖諭錄三卷  (明)楊士奇輯錄  明正統(1436—1449)刻本………………………543

 

第九冊目錄:(正文595頁)

太平天國史鑑(一)  錢萃恒撰輯  稿本………………………………………………………1

 

第十冊目錄:(正文704頁)

太平天國史鑑(二)  錢萃恒撰輯  稿本………………………………………………………1

 

第十一冊目錄(正文629頁)

東臯漫錄八卷  (明)楊檟纂輯  明天啟六年(1626)刻本…………………………………1

日省齋偶鈔一卷  (清)程兆炳撰  稿本……………………………………………………357

小學史斷四卷前編一卷續編一卷  (宋)南宮靖一纂  (明)徐師曾補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刻本……………………………………………………………………………………537

 

第十二冊目錄:(正文675頁)

啟禎野乘八卷(缺頁較多)  (清)鄒漪纂  清康熙十八年(1675)刻本…………………1

國朝列卿年表一百四十五卷  (明)雷禮輯  徐鑒補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刻本……179

 

第十三冊目錄:(正文572頁)

歷朝忠義彙編二十二卷  (明)郭良翰編  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刻本…………………1

程氏人物志八卷(缺頁較多)  (清)程之康編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延慶堂刻本…355

節義錄二卷補遺一卷  (明)謝杲撰  稿本……………………………………………………521

 

第十四冊目錄:(正文693頁)人物通考一百五十二卷(卷六至十五、四十至四十五缺)

人物通考一百五十二卷(卷一至六十)  (清)陶煒輯  清(1644—1911)稿本……………………………………………………………………………………………………1

 

第十五冊目錄:(正文703頁)

人物通考一百五十二卷(卷六十一至一百五)  (清)陶煒輯  清(1644—1911)稿本……………………………………………………………………………………………………1

 

第十六冊目錄:(正文731頁)

人物通考一百五十二卷(卷一百六至一百五十二)  (清)陶煒輯  清(1644—1911)稿本……………………………………………………………………………………………………1

 

第十七冊目錄:(正文675頁)

西湖六一泉崇祀錄一卷  (清)柴杰纂  清(1644—1911)鈔本……………………………1

十八衛指揮考一卷  (清)陳景沛撰  清(1644—1911)稿本………………………………129

續吳錄二卷  (清)劉鳳撰  清(1644—1911)鈔本…………………………………………321

殉難錄不分卷  (清)于光琛撰  稿本…………………………………………………………443

敬鄉筆述八卷  (清)徐士鑾輯  稿本…………………………………………………………557

 

第十八冊目錄:(正文594頁)

項襄毅公年譜五卷項襄毅公實紀四卷項襄毅公遺稾一卷  (明)項德楨編  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項臯謨刻本………………………………………………………………………………1

天南遯叟年譜一卷  王漢章編  稿本…………………………………………………………237

悔庵自訂年譜一卷 何葆麟撰  稿本………………………………………………………… 267

滬上從戎日記  (清)顧仲迂撰  清咸豐(1851—1861)稿本………………………………289

乙巳鄒記  姚鵬圖撰  稿本……………………………………………………………………323

清華瑞安日記  (清)華學瀾撰  稿本………………………………………………………403

 

第十九冊目錄:(正文667頁)

南逰雜誌  楊治馨撰  稿本………………………………………………………………………1

六部纂修條例  (明)佚名撰  明鈔本…………………………………………………………77

王公治績紀略一卷  (清)樊澤達等撰  清康熙(1662—1722)刻本………………………631

 

第二十冊目錄:(正文712頁)

太常寺續紀二十二卷  (明)李日宣撰  明崇禎九年(1636)刻本…………………………1

親政綸音  (清)福臨撰  清(1644-1911)鈔本……………………………………………215

德楞泰奏稿不分卷  (清)德楞泰撰  清嘉慶(1796—1820)鈔本………………………313

未焚草二卷  (明)王元翰撰  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刻本……………………………459

少司空主一徐公奏議九卷  (明)徐恪撰  (明)邵寶編校  明嘉靖(1522—1566)刻本…………………………………………………………………………………………………535

 

第二十一冊目錄:(正文710頁)

桂州奏議八卷  (明)夏言撰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刻本………………………………1

濟勝一覽  (明)侯應琛撰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刻本…………………………………329

欽定方輿路程考略(一)  (清)汪士鋐等撰  清康熙(1662—1722)内府刻本…………447

 

第二十二冊目錄:(正文663頁)

欽定方輿路程考略(二)  (清)汪士鋐等撰  清康熙(1662—1722)内府刻本…………1

[雍正]南陵縣志十六卷首一卷  (清)汪越等纂  宋廷佐等修  清雍正(1723—1735)刻本…………………………………………………………………………………………………313

 

第二十三冊目錄:(正文648頁)

[乾隆]續編路南州志四卷  (清)史進爵修  郭廷選纂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刻本………1

[萬曆]重修鎮江府志三十六卷圖一卷  (明)王樵等纂修  明萬曆(1573—1620)刻本…125

 

第二十四冊目錄:(正文636頁)

[咸豐]重修滄州志稿  (清)沈如潮等修  東友筠  葉圭綬等纂  稿本……………………1

三吳水利圖考四卷蘇松常鎮水利圖一卷  (明)呂光海撰 明嘉靖四十年(1561)刻本…29

新編海内奇觀十卷  (明)楊爾增輯  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夷白堂刻本………………115

滿文熱河三十六景圖  (清)沈崳繪  清(1644—1911)刻本………………………………289

陽山誌三卷  (明)岳岱撰  明嘉靖九年(1530)顧元慶刻本………………………………351

金山集二卷  (明)釋園濟編  明嘉靖至萬曆(1522—1620)刻本……………………365

逰西湖小紀一卷  (明)浦祊撰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張時沅鈔本…………………401

逰城南記一卷  (宋)張禮撰  清康熙(1662—1722)鈔本………………………………413

度隴記四卷  (清)董醇撰  清咸豐元年(1851)稿本……………………………………427

渡海輿記一卷附褏海編一卷  (清)佚名撰  清乾隆(1736—1795)鈔本…………………551

 

第二十五冊目錄:(正文559頁)

遊歷東洋逐日實記一卷  劉書雲撰  稿本………………………………………………………1

金石著錄考一卷  (清)翁大年撰  稿本………………………………………………………45

楊澥藏漢綏和鼎圖説一卷  (清)楊澥撰  清道光十三年(1833)稿本……………………67

毛公鼎集釋  高鴻裁編  清宣統(1909—1911)稿本…………………………………………73

清儀閣題跋  (清)張廷濟撰  清道光(1821—1850)稿本………………………………109

名蹟錄六卷附錄一卷  (明)朱珪輯  清(1644—1911)鈔本……………………………495

 

第二十六冊目錄:(正文686頁)

漢碑奇字考略  (清)汪鋆編  清咸豐十年(1860)稿本……………………………………1

蜀中著作記十卷(存五卷)  (明)曹學佺撰  明末(1573—1644)刻本…………………33

海岱人文冊目一卷  (清)王懿榮編  清光緒十七年(1891)稿本…………………………89

聖諭講解錄  (明)張福臻撰  明天啓二年(1622)刻藍印本………………………………225

大學衍義節略十卷補略二十一卷(補略第十七卷缺,缺頁較多)  (明)楊亷撰  王諍考註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刻本………………………………………………………………239

大學衍義補集要(一)  (清)鄧珂輯  稿本………………………………………………525

 

第二十七冊目錄:(正文690頁)

大學衍義補集要(二)  (清)鄧珂輯  稿本…………………………………………………1

 

第二十八冊目錄:(正文678頁)

大學衍義補集要(三)  (清)鄧珂輯  稿本…………………………………………………1

 

第二十九冊目錄:(正文716頁)

大學衍義補集要(四)  (清)鄧珂輯  稿本…………………………………………………1

士翼四卷  (明)崔銑撰  許檖校  明嘉靖(1522—1566)刻本…………………………343

皇明三儒言行要錄十四卷  (明)郜永春等輯  明隆慶二年(1568)刻本………………413

疑獄集三卷  (五代)和凝撰  清(1644—1911)鈔本……………………………………621

廣輯田家五行五卷  佚名輯  半樵老人鈔本…………………………………………………647

 

第三十冊目錄:(正文629頁)

便農占鏡三卷  (清)蘇毓輝纂輯  清乾隆十八年(1753)稿本……………………………1

 

第三十一冊目錄:(正文685頁)

玉機微義五十卷  (明)徐用誠撰  劉純續增  明正統四年(1439)刻本…………………1

雲邁勝墨一卷  楊壽柟撰  稿本………………………………………………………………473

聽硯香館隨錄二卷  (清)竹居氏輯  稿本……………………………………………………513

 

第三十二冊目錄:(正文700頁)

孟筱帆先生手稿(一)  (清)孟繼坤撰  稿本………………………………………………1

 

第三十三冊目錄:(正文656頁)

孟筱帆先生手稿(二)  (清)孟繼坤撰  稿本………………………………………………1

 

第三十四冊目錄:(正文826頁)

孟筱帆先生手稿(三)  (清)孟繼坤撰  稿本………………………………………………1

 

第三十五冊目錄:(正文726頁)

藤花樓偶記八卷  (清)朱橒編  謄清稿本……………………………………………………1

爲善陰隲十卷  (明)朱棣撰  明(1368—1644)刻本……………………………………115

經書後語三卷  (明)任瀛撰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刻本………………………………251

晉陽隨筆八卷  (清)金象豫撰  稿本…………………………………………………………323

 

第三十六冊目錄:(正文575頁)

燕超堂隨筆八卷  (清)吳孔貞輯  稿本………………………………………………………1

陳圖南先生河洛真數起例三卷易卦釋義二卷詩斷秘訣二卷(河洛真數卷上—易卦釋義卷上)  (宋)陳摶  邵雍撰  明萬曆二十年(1592)刻本…………………………………………355

 

第三十七冊目錄:(正文567頁)

陳圖南先生河洛真數起例三卷易卦釋義二卷詩斷秘訣二卷(易卦釋義卷下—詩斷秘訣卷下)  (宋)陳摶  邵雍撰  明萬曆二十年(1592)刻本……………………………………………1

卜法詳考四卷  (清)胡煦輯  清乾隆(1736—1795)葆璞堂刻本…………………………95

玄鈔類摘六卷  (明)徐渭輯  陳汝元補註  清(1644-1911)鈔本……………………193

新編歷代草書韻海十卷  (明)陳鼎新編  茅齊泰考補  明崇禎三年(1630)刻本………259

一家翰墨不分卷  (清)李瀚章  李鴻章書  稿本…………………………………………549

各家詩稿  (清)朱珔等撰  稿本………………………………………………………………557

蕭培元等詩稿不分卷  (清)蕭培元等撰  稿本………………………………………………563

 

第三十八冊目錄:(正文595?頁)

易順鼎書札  (清)易順鼎撰  稿本……………………………………………………………1

賴古堂別集印人傳三卷  (清)周亮工撰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163

學古編一卷閒居錄一卷  (元)吾邱衍撰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竹素山房刻本………201

青州百問一卷通玄百問一卷  (宋)釋辯  釋圓通問  釋覺  釋萬松答  林泉老人頌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229

佛果圜悟禪師擊節雪竇顯和尚拈古語要二卷  (元)釋行秀校正  明景泰三年(1452)刻本…………………………………………………………………………………………………307

大藏一覽集十卷  (明)陳實編  明永樂十七年(1419)刻宣德五年(1430)遞修本……357

 

第三十九冊目錄:(正文532頁)

顏魯公集輯覽不分卷  (清)沈叔埏輯  稿本…………………………………………………1

杜律二註四卷  (明)章美中輯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刻本…………………………207

桃溪凈稿文集三十九卷  (明)謝鐸撰  明嘉靖(1522—1566)刻本……………………307

 

第四十冊目錄:(正文618頁)

桃溪凈稿詩集四十五卷  (明)謝鐸撰  明嘉靖(1522—1566)刻本………………………1

康齋先生文集十二卷附錄一卷  (明)吳與弼撰  明正德十年(1515)刻本…………………161

陭堂摘稿十六卷  (明)許應元撰  明嘉靖(1522—1566)刻本………………………………369

白沙先生詩教解十五卷  (明)陳獻章撰  湛若水注  明嘉靖(1522—1566)刻本…………437

燕市集二卷  (明)王穉登撰  明隆慶四年(1570)刻本………………………………………529

觀光詩集二卷助教侯先生詩集二卷文集四卷  (明)侯復撰  清康熙(1662—1722)鈔本…………………………………………………………………………………………………561

 

第四十一冊目錄:(正文611頁)

虛齋蔡先生文集五卷  (明)蔡清撰  明正德十六年(1521)刻本……………………………1

太白山人詩五卷  (明)孫一元撰  明嘉靖(1522—1566)刻本………………………………125

北游漫稿文三卷  (明)鄭若庸撰  汪良迪輯  明隆慶三年(1569)刻本………………181

陽明先生文粹十一卷  (明)王守仁撰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267

鄒東廓先生文選四卷  (明)鄒善編  宋儀望校  明隆慶六年(1572)刻本………………385

二谷山人集十卷  (明)侯一元撰  明嘉靖(1522—1566)刻本………………………………483

 

第四十二冊目錄:(正文718頁)

徐文靖公謙齋文錄四卷  (明)徐溥撰  明(1368—1644)刻本……………………………1

類博稿十卷附錄二卷  (明)岳正撰  明嘉靖八年(1529)刻本……………………………161

淨信堂初集八卷  (明)釋智旭撰  明崇禎十五年(1642)刻本…………………………269

歐陽恭簡公遺集二十二卷  (明)歐陽鐸撰  明嘉靖(1522—1566)刻本……………………495

康太乙詩稿不分卷  (清)康乃心撰  稿本……………………………………………………699

然然居士詩稿  (清)邊作桂撰  稿本…………………………………………………………705

 

第四十三冊目錄:(正文629頁)

蘊山詩稿  (清)永福撰  稿本…………………………………………………………………1

王文敏公經進稿不分卷  (清)王懿榮撰  稿本………………………………………………71

餘詩偶存  (清)趙新撰  稿本…………………………………………………………………83

思貽令名齋詩稿不分卷  (清)李士棻撰  稿本………………………………………………119

德宗御製文稿一卷  (清)愛新覺羅?載湉撰  稿本…………………………………………129

三月柳二卷  (清)周梓撰  清嘉慶十年(1805)稿本……………………………………145

吳瀹齋詩稿不分卷  吳其濬撰  稿本…………………………………………………………183

碧腴齋詩鈔存六卷  (清)胡德琳撰  稿本……………………………………………………321

煨芋巖詩存六卷  (清)王善寶撰  稿本……………………………………………………467

 

第四十四冊目錄:(正文 頁)

煨芋巖居文稿一卷  (清)王善寶撰  民國(1912—1949)稿本……………………………1

天香別墅詩稿不分卷(一)  (清)王振綱撰  稿本…………………………………………195

 

第四十五冊目錄:(正文596頁)

天香別墅詩稿不分卷(二)  (清)王振綱撰  稿本…………………………………………1

天香別墅詩稿不分卷(又一種)  (清)王振綱撰  稿本……………………………………401

 

第四十六冊目錄:(正文664頁)

南有吟亭詩草存三卷  (清)于士祜撰  稿本…………………………………………………1

還浦集六卷附丁卯集  (清)余世廉撰  清乾隆(1736—1795)稿本………………………213蓮漪畫舫吟草不分卷  (清)路瑄撰 稿本……………………………………………………261桂中行稟啟函稿(一)  (清)桂中行撰 稿本………………………………………………411

 

第四十七冊目錄:(正文728頁)

桂中行稟啟函稿(二)  (清)桂中行撰  稿本………………………………………………1

自菴書稿(一)  王瀅撰  稿本………………………………………………………………427

 

第四十八冊目錄:(正文687頁)

自菴書稿(二)  王瀅撰  稿本…………………………………………………………………1

三十六芙蓉吟館詩文存不分卷(一)  (清)湯成彥撰  稿本………………………………531

 

第四十九冊目錄:(正文678頁)

三十六芙蓉吟館詩文存不分卷(二)  (清)湯成彥撰  稿本………………………………1

雲在山房詩鈔三卷駢體文一卷  楊壽柟撰  稿本……………………………………………123

周玉山書札不分卷  周馥撰  稿本……………………………………………………………167

六家詩選十二卷  (明)楊巍輯  楊綵校  明隆慶三年(1569)刻本……………………229

東阜氏自怡詩草三十九种  (清)陳坦園撰輯  稿本………………………………………351

絕句辨體八卷  (明)楊慎編  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張氏山房刻本………………………657

 

第五十冊目錄:(正文620頁)

七律中聲五卷  (清)姚大源輯  清(1644—1911)鈔本……………………………………1

古樂府十卷  (元)左克明編  明嘉靖(1522—1566)刻本………………………………361

古文集四卷  (明)何景明選編  明嘉靖四十三年(1615)刻本………………………………503

 

第五十一冊目錄:(正文577頁)

三史文類五卷  (明)趙文華編  明嘉靖十六年(1537)刻本………………………………1

高氏三宴詩集三卷  (唐)高正臣撰  清丁氏當歸草堂鈔本………………………………117

皇明館課標奇二十一卷  (明)張位選  明萬曆(1573—1620)富春堂刻本………………127

 

第五十二冊目錄:(正文622頁)

註唐詩鼓吹十卷  (元)郝天挺註  明(1368—1644)刻本…………………………………1

甫里逸詩二卷  (清)周秉鑑輯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周氏易安書屋活字本…………129

西湖欵乃集一卷  (清)陳之遴輯  清(1644—1911)鈔本………………………………183

金華詩錄六十卷外集六卷別集四卷(詩錄卷一—卷四十一)  (清)朱琰編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金華府學刻本…………………………………………………………………………219

 

第五十三冊目錄:(正文601頁)

金華詩錄六十卷外集六卷別集四卷(詩錄卷四十二—別集卷四)  (清)朱琰編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金華府學刻本……………………………………………………………………1

金華文徵二十卷(卷一—卷九)缺頁較多  (明)阮元聲選評  楊德周輯訂  明崇禎三年(1630)刻本……………………………………………………………………………………279

 

第五十四冊目錄(正文593頁)

金華文徵二十卷(卷十至卷二十)缺頁較多    (明)阮元聲選評  楊德周輯訂  明崇禎三年(1630)刻本……………………………………………………………………………………1

郊居詩鈔八卷  (明)昌應時編  林文豪校  明萬曆六年(1578)刻本……………………295

關雅六卷  (清)石林鳳編  稿本………………………………………………………………419

甬東詩括十三卷(卷一—卷五)  (明)楊德周等編  明崇禎(1628—1644)刻本………449

 

第五十五冊目錄:(正文700頁)

甬東詩括十三卷(卷六—卷十三)  (明)楊德周等編  明崇禎(1628—1644)刻本……1

靜觀室三蘇文選十六卷  (明)錢榖選批  錢心造校  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刻本……195

吳興閔氏兩尚書詩集十五卷  (明)閔如霖  閔珪撰  明萬曆十年(1582)閔世翔等刻本…………………………………………………………………………………………………467

詩法五卷  (明)楊成輯  明嘉靖二年(1523)刻本…………………………………………605

 

第五十六冊目錄:(正文650頁)

紅蘭春雨詞三卷  (清)馮登府撰  稿本………………………………………………………1

瘦竹幽花館詩餘三卷  (清)石同福撰  稿本…………………………………………………17

香髓閣小令  (清)覺羅崇恩撰  稿本…………………………………………………………55

坐隱先生精訂馮海浮山堂詞稿二卷  (明)馮惟敏撰  明萬曆(1573—1620)刻本………71

綉像雙娟緣八卷  (清)佚名撰  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東雅軒刻本……………………145

再來緣樂府十二齣  (清)悟園主人撰  稿本………………………………………………303

新編虎螭鏡全傳三十二回新編賜笏樓全傳三十二回  (清)味閒主人撰  稿本……………413

 

第五十七冊目錄:(正文627頁)

紅樓夢填詞二十四齣  (清)褚龍祥撰  清(1644—1911)鈔本……………………………1

精訂綱鑑廿一史通俗衍義二十六卷四十四回  (清)呂撫輯  呂維城等校  清雍正至乾隆(1723—1795)泥活字印本………………………………………………………………………97

鳩塢隨手錄(一)  (清)張祥河輯  清道光(1821—1850)稿本………………………511

 

第五十八冊目錄:(正文595頁)

鳩塢隨手錄(二)  (清)張祥河輯  清道光(1821—1850)稿本………………………1

四朝子史雜鈔十三種  (明)佚名輯  明蘭絲欄鈔本………………………………………155

 

第五十九冊目錄(正文701頁)

尚友叢書七種  (明)夏洪基輯  明末(1621—1644)刻本…………………………………1

小石山房墜簡拾遺  (清)顧湘編  清道光(1821—1850)鈔本……………………………25

銷夏錄舊五種十一卷  (清)管廷芬編  稿本…………………………………………………63

滌襟樓遣懷集四種四卷  (清)郭師泰編  稿本………………………………………………419

一瓻筆存(一)  (清)管庭芬輯  清道光(1821—1850)稿本…………………………475

 

第六十冊目錄:(正文677頁)

一瓻筆存(二)  (清)管庭芬輯  清道光(1821—1850)稿本……………………………1

文壇清鑒集四種  (清)屠元淳撰  清乾隆十一年(1746)屠氏家刻本………………………305

碧里六種七卷  (明)董穀撰  明(1368—1644)刻本…………………………………………505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先秦史研究文献三种》(全八册)出版

$
0
0

先秦史研究文献三种(全八册)
编著者:耿素丽选编
定价:2400.00
ISBN:9787501351381
出版时间:2013-07
规格:精装,32开,4700页
 

 

    本书收入先秦史研究资料三种——《古三坟书》、《古史》、《路史》。《古三坟书》分为山坟、气坟、形坟,分别解说《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据宋绍兴十七年(1147)婺州州学刻本影印。《古史》是北宋苏辙所著,共计六十卷,上起伏羲、神农,下迄秦始皇,为《本纪》七、《世家》十六、《列传》三十七。所据底本为明刻本。《路史》为南宋罗泌撰,共计四十七卷,主要论述我国传说时期的史事。此次用清嘉庆间酉山堂重镌宋本影印。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民国时期出版史料汇编》(全22册)出版

$
0
0

民国时期出版史料汇编(全22册)
编著者:吴永贵编
定价:13000.00
ISBN:9787501351831
出版时间:2013-10
规格:精,16,14464页
丛 书 名:民国文献资料丛编



    系统地收录民国时期各种出版史料120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出版机构史料,包括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店这五大出版社的史料,以及全国各地另外36家出版机构的史料;(二)出版概况及研究,包括《中国出版界简史》《书业概况》《儿童读物的研究》等著作;(三)出版法规与出版管理;(四)书业公会史料;(五)印刷及纸业史料;(六)出版类刊物;(七)出版物目录。

目录:
第一冊目錄 

商務印書館成績概略………………1

商務印書館志略:創立三十年…………29

商務印書館志略[一九二八年]…………99

商務印書館志略[一九二九年]…………167

最近三十五年之中國教育(卷上)…………243

 

第二冊目錄

最近三十五年之中國教育(卷下)…………1

上海商務印書館被毀記…………381

商務印書館人事管理概況……431

 

第三冊目錄

[商务印书馆]九年來之報告……1

同德[商務印書館同人刊物]……59

編輯者[商務印書館同人刊物]……307

商務印書館通信錄376期……399

商務印書館通信錄377-393期……457

 

第四冊目錄

商務印書館通信錄394-434期……1

商務印書館書目提要……243

圖書目錄第一編:小學之部……375

新時代教科書樣本……493

 

第五冊目錄

景印各省通志……1

叢書集成初編預約樣張……47

重編日用百科全書……85

商務印書館物理器械目錄……113

[商务印书馆]函授學社英文本科簡章…………217

[商务印书馆]英文科選科簡章……237

[中华书局]出版月刊……249

初級小學用各科教科書教學法樣本……385

 

第六冊目錄

高級小學用各科教科書教學法樣本……1

重印聚珍仿宋版五開大本四部備要樣本……515

中華百科辭典……591

 

 

第七冊目錄

世界……1

世界雜誌增刊:十年[世界书局成立十年纪念特刊]……57

[世界書局]新書月報……537

世界社世界書局與世界學典……577

世界書局英文書提要……593

 

第八冊目錄

[世界書局]社會科學新書目錄及提要……1

大東書局十五周年紀念冊……121

大東書局法律函授學社簡章……303

開明[开明书店同人刊物]1-5期……345

 

第九冊目錄

開明6-11期……1

開明復刊新1號……391

明社消息[开明书店同人刊物]……423

北新中學活頁文選袖珍目錄……457

大光圖書月報1-4期……517

 

第十冊目錄

[上海联合出版社]事業概況……1

[兒童書局]我的工作……31

廣東省立編印局書目……119

光華書局新書總目錄……177

國立編譯館一覽……389

國立編譯館工作概況……561

國立編譯館工作概況……607

 

第十一冊目錄

國立華北編譯館三十年度概況……1

國立華北編譯館三十一年度概況……83

國立中山大學出版書籍及刊物目錄……109

海關出版圖書目錄……131

[湖南藍田新中國書局]出版雙月刊……169

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印行書籍提要……203

金陵大學出版物目錄……237

景山書社啟事……271

狂飆出版部……273

聯友通訊……285

中國新文學大系預約樣本……289

中國新文學大系普及版樣本……323

良友文學叢書預約樣本……391

龍門聯合書局圖書目錄……471

求知通訊……507

三民圖書公司概況……523

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出版書刊概覽……537

三通月報……575

[上海聯合出版社]業務學習手冊……587

 

第十二冊目錄

韜奮先生逝世紀念冊……1

通俗讀物編刊社宣言及簡章……67

文通書局及其編輯所……89

新潮出版社概況……147

新民印書館報……207

中國大辭典編纂處一覽……247

中國大辭典編纂處第五次總報告書……313

中國圖書大辭典編輯館出版籍說明書……357

中國圖書大辭典編輯館半月刊……391

中國興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概況……423

中華聖公會書籍委辦發刊書目提要……441

中央宣傳部衡陽書刊供應處卅一年度工作報告…………457

[中央宣傳部西安區書刊供應處]兩年來工作實錄……531

 

第十三冊目錄

書業概況……1

浙江戰時出版事業概況……29

中國出版界簡史……269

民眾讀物研究……363

全國報社通訊社雜誌一覽(上)……455

 

第十四冊目錄

全國報社通訊社雜誌一覽(下)……1

新聞紙展覽特刊……221

民眾讀物編輯辦法要項……453

民眾讀物……509

怎樣搜集並編輯地方性教材……557

 

第十五冊目錄

兒童讀物的研究……1

出版法規彙編……143

著作權法與出版法……347

審查手冊……371

審查法規輯要 ……513

民眾讀物各項重要法令……577

中國加入國際交換出版品協約之經過……601

教育部出版品國際交換處章程……623

 

第十六冊目錄

三十年來中央政府對於編審教科圖書之檢討……1

[上海書業商會]圖書月報……49

上海書業商會廿周紀念……191

上海市書業同業公會章程……265

[上海市書業同業公會]書郵加價抗議紀略……291

北平市書業同業公會劃一圖書售價實施辦法……445

山東官印刷局第一年度報告冊……473

 

第十七冊目錄

行政委員會印刷局職員錄……1

[甘肃青年出版社印刷所]一年特刊……109

廣西印刷廠概況……163

制紙工業報告書……207

印刷畫報……355

印刷通訊……383

編審通訊……411

出版會報……441

出版通訊第1-4期……473

 

第十八冊目錄

出版通訊第5-10,第2卷第1-2期……1

圖書印刷月報……

 

第十九冊目錄

 

戰時書報評介……1

中國新書月報1卷1-6、7合期……289

 

第二十冊目錄

中國新書月報1卷8-12期,2卷1-3期……1

 

第二十一冊目錄

中國新書月報2卷4-10期, 3卷1-3期……1

兒童讀物目錄……511

北京市查獲各種被翻書籍一覽表……597

 

第二十二冊目錄

中華基督教文字索引……1

中華公教圖書總目錄……183

公教圖書目錄……649

 

与同类书的区别:这次出版史料与之前出版过的《中国近代古籍出版发行史料丛刊》《民国时期出版书目汇编》的大区别是:以前出的全部是出版社的目录。我们这次收的是更核心更全面的出版史料,主要是各出版社的社史,出版类的著作,出版法规及管理类史料,书业公会史料。里面也有少量书目,但是全部经过查重,与已经出版过的不重复。

 

这次编者找到了很多书局的社史、同人刊物,还有一些书业公会的史料(如陆费逵1906年为上海书业商会主编的《图书月报》),还有儿童书局创办人吴涵真的回忆,《民国时期总目录》缺载的《文通书局及其编辑所》,各社重要出版物的样本,出版法规和审查制度的史料,等等。

 

这套书突出专题,有很多以前被忽视或不易看到的史料被我们集中到了一起。研究近代出版史的学者对于这个饕餮盛宴一定会眼睛一亮。信手举几例,如商务印书馆的几种同人刊物《同德》《编辑者》《商务印书馆通信录》,大东书局重要社史资料《大東書局十五周年紀念冊》,世界书局为成立十周年发行的《世界杂志增刊:十年》也是了解该社社史不可或缺的资料。此外,这里面还有一本民国时期的盗版书目录。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滂沛寸心:清代名贤诗文稿集萃》出版

$
0
0

滂沛寸心:清代名贤诗文稿集萃
编著者:马钦忠  编撰
定价:600.00
ISBN:9787501352050
出版时间:2013-11
规格:平装,12开
丛 书 名:嘤鸣诸野:当代中国私家收藏明清及近代名贤手迹丛刊



    本书凡遑遑一百二十六开诗稿及题跋。所选诗家上迄清初下至道光,凡两百年间名家妙迹搜罗过半,发潜显幽之间,既瞻山斗,亦不拒细流,一册在手,可谓骚人毕至,诗书齐辉,真蔚为大观也。册中所选顾炎武、王铎、傅山、尤侗、刘墉、梁同书、桂馥、孙星衍、翁方纲、吴锡麒、赵怀玉和伊秉绶等七十一贤诗稿,或馈赠、或政诲、或唱和,其间中珠玉雅言,举目缤纷。其作大多均载各人已刊的诗文集中,但字词稍有不同,或可作補校之用,亦可供深入研究,少有失刊者,皆诗史之遗珠,弥足珍贵。

目录:
清代早期名贤诗文稿集萃递藏情况简述

第一辑  明遗民学人诗稿

第二辑  乾嘉时期名宦硕儒诗稿

第三辑  徐立刚《家庆图》题墨

编者赘言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民国时期经济调查资料汇编》(全三十册)出版

$
0
0

民国时期经济调查资料汇编(全三十册)
编著者:郑成林 选编
定价:18000.00
ISBN:9787501351930
出版时间:2013-11
规格:精,16,17902页
丛 书 名:民国文献资料丛编



    本书收录民国时期的经济调查报告143种,内容为:各地方县市的经济概况调查;工业、农业、手工业等具体门类的专门调查,包括橡胶、茶叶、造纸、酿酒、丝绸等行业的产销报告。这些调查报告,涉及全国大多数省份、经济学的大多数门类,且大多数都是抗战时期的调查,是研究民国经济史、地方经济史、抗战史的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冊

 

  美國遠東經濟考察團調查中國報告書……一

 

  粵漢鐵路株韶段經濟調查報告書……四一

 

  浙江省各縣經濟調查報告書……三二五

 

  永安縣經濟調查……三五一

 

第二冊

 

  九江經濟調查……一

 

  瓊崖實業調查團報告書……一○五

 

  四川省成渝兩市、自貢井、樂山與內江經濟狀況概要……三七七

 

  四川省資中縣經濟狀況……四四五

 

  中華民國二十年水災區域之經濟調查……四八九

 

第三冊

 

  直隸農業講習所農事調查報告書……一

 

  民國三十二年主要農作物生產費調查報告書河北省高邑、定興縣……三六三

 

  民國三十三年度主要農作物生產費調查報告書河北省高邑縣、河南省彰德縣……四七一

 

第四冊

 

  農村經濟調查表……一

 

  山東之農業概況……一三

 

  山東舊濟南道屬農村經濟調查……三九五

 

  歷城縣農業調查録……四五三

 

第五冊

 

  開封縣各鄉農業概況調查紀要……一

 

  湖南濱湖各縣農產品調查……一一七

 

  貴州省農業概況調查……二六三

 

  中華民國三十五年東北收復區(遼寧、遼北、吉林省)農產物生產量調查報告書……三四七

 

  浙江之農產食用作物篇……四一三

 

  武穴米業調查記……五六九

 

第六冊

 

  廣西糧食調查……一

 

  四川經濟考察團考察報告 第二編 農林……二六一

 

第七冊

 

  最近中國棉業調查録……一

 

  豫鄂皖贛四省之棉產運銷……三三九

 

第八冊

 

  河南之棉花……一

 

  湖北之棉花……一三五

 

  二十七年四川省棉產調查報告……二七九

 

  貴州省棉業調查報告摘要……三三九

 

  雲南省棉業調查報告摘要……三五一

 

  民國二十三年陝西棉產估計調查報告……三七五

 

  安徽特產調查之二大蔴……四六三

 

  河南之桐油與漆……四九一

 

第九冊

 

  番禺、增城、東莞、中山糖業調查報告書……一

 

  沱江流域蔗糖業調查報告……九一

 

  浙江省平水區茶區概況調查報告……三三九

 

  恩施實驗茶廠調查報告……四二七

 

第十冊

 

  四川峨、夾、樂三縣茶業調查報告……一

 

  日本、臺灣之茶業……四三

 

  河南之菸葉……九五

 

  浙江塘棲枇杷調查報告……二四五

 

  河北省農林漁牧特產品調查統計……二七五

 

  浙江省舊處屬十縣林業概況調查報告……三一五

 

  河南之牛羊皮……四○七

 

  河南之蛋黄白……四六一

 

第十一冊

 

  甘肅羊毛調查報告……一

 

  廣東省蠶業調查報告書……二九三

 

  江蘇省十七年度蠶業狀況……三九一

 

  調查貴州遵義橡蠶報告書……四五九

 

  廣東植桑業之調查……五一九

 

  餘姚縣漁鹽調查報告……五二九

 

第十二冊

 

  舟山群島烏賊漁業調查……一

 

  舟山群島及嵊泗列島漁業調查報告……六九

 

  湖南白蠟調查……一二九

 

  東北特產之價值……一八一

 

  浙江之特產……三三九

 

  福建省之特產產銷……三九五

 

  事變後之上海工業……四五九

 

第十三冊

 

  武進工業調查録……一

 

  長沙重要工廠調查……一九五

 

  廣州之工業上篇……三四七

 

第十四冊

 

  西京市工業調查……一

 

  甘肅工業資源、蘭州市工廠調查……二一九

 

  青島市麵粉業調查……四一三

 

  植物油製煉工業……四三三

 

  河南省蘭封縣請求設立花生機器榨油廠之調查報告……四四七

 

  浙江之紹酒……四六一

 

  泰縣海安酒之產銷調查……五○九

 

第十五冊

 

  全國場產調查報告書淮北……一

 

  全國場產調查報告書福建……二○九

 

第十六冊

 

  全國場產調查報告書兩浙……一

 

第十七冊

 

  火腿產銷調查……一

 

  紹興之絲綢……二七

 

  湖北武漢之紗廠……八九

 

  餘姚各鎮花莊調查一覽……一一五

 

  浙江沿海各縣草帽業……一二三

 

  福建省各縣區手工業概況調查表……二一九

 

第十八冊

 

  湘東各縣手工藝品調查……一

 

  龍泉縣土窰調查表……三二一

 

  景德鎮瓷業調查報告……四一一

 

  製藥工業……四八一

 

  安徽特產調查之一明礬……五○一

 

第十九冊

 

  中國十大礦廠調查記……一

 

第二十冊

 

  遼寧、熱河間及朝赤鐵道沿綫地質礦產……一

 

  直隸宣化、涿鹿、懷來三縣間地質礦產……四五

 

  平陽礬業調查……六九

 

  昌福路綫地質礦產簡略報告……一四七

 

  淄川、坊子、金嶺鎮礦務詳報……二○一

 

  四川工礦業調查……三二七

 

  第一次南北部商業調查報告……三四五

 

  浙西天北四鎮工商業調查統計報告……五二一

 

第二十一冊

 

  山東工商報告……一

 

  青島市商店調查……四三七

 

 

第二十二冊

 

  重慶市七種日用品調查初步報告……一

 

  上海麥粉市場調查……一○五

 

  漢口之粉麥市場……一七一

 

  四川省廿七市縣糧食調查市況報告 第三號……三○九

 

  四川省廿七市縣糧食市況調查報告 第四號……三四一

 

  四川省廿六市縣廿七市場糧食市況調查報告 第五號……三七三

 

  四川省廿六市縣廿七市場糧食市況調查報告 第六號……四○七

 

  四川省廿六市縣廿七市場糧食市況調查報告 第七號……四四七

 

  四川省廿六市縣廿七市場糧食市況調查報告 第八號……四八五

 

  四川省廿六市縣廿七市場糧食市況調查報告 第九號……五二一

 

  四川省廿六市縣廿七市場糧食市況調查報告 第十號……五五七

 

  四川省卅六市縣卅八市場糧食市況調查報告 第十五號……五九九

 

 

第二十三冊

 

  四川省卅六市縣卅八市場糧食市況調查報告 第十八號……一

 

  岷江流域米糧運銷調查 彭山、眉山、仁壽、青神、樂山……四五

 

  成都市附近七縣米穀生產與運銷之研究……七九

 

  重慶市各業概況調查(一) 煤炭商業……八七

 

  重慶市各業概況調查(二) 國藥商業……一三七

 

  福建木炭產銷概況……一七三

 

  各省貨運調查報告……一九五

 

  浙江航業概略……三二一

 

  天津倉庫業概況……三三七

 

  兩浙各場現有倉堆調查表……五一九

 

 

第二十四冊

 

  商品調查叢刊第一編 米……一

 

  商品調查叢刊第二編 棉……一一三

 

  商品調查叢刊第三編 紗……三一三

 

 

第二十五冊

 

  商品調查叢刊第四編 茶……一

 

  商品調查叢刊第五編 布……一六五

 

  商品調查叢刊第八編 糖與糖業……三七三

 

 

第二十六冊

 

  商品調查叢刊第九編 菸與菸業……一

 

  財政部貿易委員會調查處初步調查報告出產品貿易概況……二二三

 

 

第二十七冊

 

  主要出口品生產貿易調查報告……一

 

  輸出特產品附上海進出口業概況……三四一

 

  廣西大宗出口貿易調查報告 貴、鬱、潯、藤、梧、禪、粵、港八埠……三七三

 

  民國廿五年廣西全省及八大城市(梧、邕、柳、貴、鬱、桂、融、宜)出入口貿易概況……四一三

 

  民國三十年河南各主要縣鎮物價指數……四八五

 

  民國三十一年河南各主要縣鎮物價指數……五二一

 

 

第二十八冊

 

  田賦附加税調查……一

 

  中國商業、金融調查録……三九三

 

  山西省之金融業……五四九

 

  各省通貨調查報告 二……五五九

 

  四川省貨幣流通情形調查統計……五七九

 

 

第二十九冊

 

  南京銀錢業概況……一

 

  中國各重要市縣地價調查報告……二四一

 

 

  附録

 

    地方經濟概況調查注意事項……三三一

 

    國務院戰後經濟調查會國內國外調查細目……三四三

 

    戰後經濟調查會第二次報告書……三八一

 

 

第三十冊

 

    戰後經濟調查會第三次報告書……一

 

    中國公私經濟研究機關及其出版物要覽(附日本)……二四九

 

    浙江經濟圖書目録……五六三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郑成林:《民國時期經濟調查資料彙編》前言

$
0
0

前言

——經濟調查資料與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近代史研究獲得長足發展。中國近代經濟史作爲其“最重要課題和突破口”,也日益受到學術界的青睞和重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無論是論著的數量、質量,還是研究的內容、範疇,均有顯著進展。

  經三十餘年的不斷努力和推進,學術界研究中國近代經濟史的論文數量已佔中國近代史研究論文總數的約十分之一。若算上與經濟史有較爲密切關係的社會史,比重則更大,甚至超過政治史、思想文化史等專門史,成爲僅次於人物研究的重要領域。而且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隨著中國社會經濟和學科本身的發展,學術界對中國近代經濟史的研究興趣逐漸轉變,從對重大歷史事件、經濟形態、生產關係等方面的關注,深入到經濟活動、經濟政策、經濟思想等層面的探討,以及研究經濟與社會、文化等之間的錯綜複雜關係,將之作爲透視社會轉型與變遷的“顯微鏡”。換言之,隨著論著數量的不斷增長,學者不再滿足於以事件史爲中心的研究取向,即著重探討重大歷史事件對經濟演進的影響,或考察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經濟原因,而是不斷放寬視界,既關注中國近代經濟的基本狀況,又分析經濟運行的方式與機制。諸多以往不受重視或尚未涉獵的領域被不斷開闢出來,中國近代經濟史也逐漸成長爲一門獨立的專門學科,引領中國近代史研究向縱深發展。

  中國近代經濟史的研究之所以蓬勃發展,一方面是由於各種理論與方法受到學者重視,尤其是一批中青年學者對新經濟史理論的運用;另一方面則在於各種檔案資料和文獻著述的陸續公佈(如臺灣文海出版社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已出版三編,逾千冊),尤其是各類社會、經濟調查資料的大規模整理和出版。其中,較爲重要的資料有日本東京岩波書店出版的《中國農村慣行調查》、臺灣成文出版社印行的《民國二十年代中國大陸土地問題資料》、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及其續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滿鐵調查報告》。此外,近年來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大象出版社等機構整理和出版的晚清民國史料中,也收録了不少經濟調查資料(如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二○○九年出版的《民國鐵路沿綫經濟調查報告彙編》,全十五冊)。從編撰主體來看,當時從事社會經濟調查的既有各級政府、主要政治力量和政治派別,也有各類學術團體、學校和學者。其目的或爲政治、經濟需要服務,或爲滿足學術研究的需求,因此,這些調查資料難免存在局限性或片面性,需要學者有著悟空般的“火眼金睛”,持謹慎、客觀之態度來閱讀和辨析。同時,這些資料無疑又是研究中國近代經濟史的寶庫,也是當前社會經濟建設可資借鑒的重要參考,因而日益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和重視,並在此基礎上推出了一批頗具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

  但是,檢視已有研究不難發現,學術界在運用和解讀這些調查資料方面仍有不少薄弱之處。首先,已有研究較爲重視學者和民間組織的調查資料,對各級政府機構所主導或編撰的調查關注略顯不足。其次,偏重於從宏觀角度來運用這些資料,以其分析社會經濟運行的基本狀況、機制及特徵,甚少深入探討這些經濟調查對政府政策調整或行業經營策略變化的影響。例如,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十分重視鐵路建設,並專門成立鐵道部,後者爲了充分發揮鐵路的經濟效用,對沿綫地區經濟、社會展開了系統調查。又如,一些華商銀行爲了保障投資收益,防範風險,對農、工、商等諸多行業展開了深入調查,獲得了十分豐富的經濟資料。令人高興的是,已有一些研究運用這些資料和數據,對中國近代實業發展和行業演進進行了細緻分析,彌補了以往研究的缺憾。但同時也要看到,仍甚少有研究系統考察這些調查對政府路政規劃、銀行行爲選擇的影響。此外,對比解讀不同的調查資料,或運用這些調查資料與其他類型的史料進行對比互證,來探討和揭示各種經濟因素的內在聯繫也大有可爲。可見,進一步轉換視角,從不同角度利用和深入解讀這些經濟調查資料,有助於推進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邁向一個新階段。

  不僅如此,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的拓展也需要史料的擴張作爲支撐。如同辛亥革命史等諸多研究領域一樣,中國近代經濟史的研究已經過了多以新材料發現新問題的初級階段,正在走向“摸高探深”的成熟時期。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近代經濟史的研究已經完善,反而無論是在整體史還是在專題史等方面仍有諸多拓展空間。就整體史而言,中國近代經濟衹是中國經濟史的一段波瀾,更衹是世界經濟的一部分。因此,治中國近代經濟史,有必要打破時空畛域,衹有將其置於一個更長的時段裏考察,纔能探知其淵源流變;衹有將其置於全球史的視野中分析,纔能洞悉其形式特徵。同時,經濟從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總是與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糾結在一起。因此,經濟史的研究無法脫離社會的整體背景,唯有深入探究經濟與社會的關係,建立多維立體的觀察視角,纔能呈現其五彩斑斕的面相,進而窺得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的交錯流變。這有賴於視角的轉換、研究理論的趨新,但研究理論終究無法取代實證研究,著名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曾強調指出:“歷史的研究在經濟分析史方面不僅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因此,繼續整理和出版不同類別、不同時期和不同主體(尤其是政府機構)的調查資料,對深化和豐富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乃至中國近現代史研究,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史料是史學的基礎,調查資料的發掘對中國近代經濟史的學科發展至關重要。鑒於此,我們編輯出版了這套《民國時期經濟調查資料彙編》,總計收録文獻一百四十三種,成書三十冊,近一萬八千頁,大多資料爲首次影印出版,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希冀對推進中國近代經濟史的研究有所裨益。當然,由於受到種種條件的限制,本書在文獻收録、編排上難免還存在一些疏漏,在此也敬祈方家指正。

    本書得到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大力支持,被列入該館的“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並予以經費資助,在此謹表衷心感謝。

二○一三年十月

鄭成林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子藏·道家部·列子卷(附杨朱)》(全二十六册)出版

$
0
0

子藏·道家部·列子卷(附杨朱)(全二十六册)
编著者:方勇 总编纂
定价:15000.00
ISBN:9787501351879
出版时间:2013-12
规格:精装,16开,17955页



    《子藏·道家部·列子卷》共收書一百二十三種,並附《楊朱》十八種,整合成精裝十六開本二十六册予以出版。本卷收録目前所知有關《列子》白文本、節選本、校勘本、批校本及相關研究著作等,集《列子》各種版本及研究文獻之大成。

 

 一 

 

列子,名禦寇,又作圉寇、圄寇,生年無考。然據《列子?説符》載鄭子陽事,由“其卒,民果作難,而殺子陽”(明世德堂《六子書》本,以下所引亦均出此本)可知,此爲列子弟子記述其師之事。鄭子陽死於公元前三九八年,則列子當卒於此前。列子曾向壺丘子、關尹子問道,與伯昏瞀人爲摯友。後隱居於鄭國圃田,有弟子百豐等多人(《列子?天瑞》)。唐玄宗時,列子被尊爲道教神仙,賜號爲“沖虛真人”,其書改稱《沖虛真經》。宋真宗時,又加“至德”二字,稱“沖虛至德真人”,書改稱《沖虛至德真經》。

《尸子?廣澤》及《呂氏春秋?不二》均載“列子貴虛”,《列子?天瑞》篇載:“或謂子列子曰:‘子奚貴虛?’列子曰:‘虛者無貴也。’子列子曰:‘非其名也,莫如静,莫如虛。静也虛也,得其居矣;取也與也,失其所矣。’”列子認爲,“虛”即“無貴”。

《戰國策?韓策二》“史疾爲韓使楚”條載:“史疾爲韓使楚,楚王問曰:‘客何方所循?’曰:‘治列子圉寇之言。’曰:‘何貴?’曰:‘貴正。’王曰:‘正亦可爲國乎?’曰:‘可。’王曰:‘楚國多盜,正可以圉盜乎?’曰:‘可。’曰:‘以正圉盜,奈何?’頃間,有鵲止於屋上者,曰:‘請問楚人謂此鳥何?’王曰:‘謂之鵲。’曰:‘謂之烏,可乎?’曰:‘不可。’曰:‘今王之國有柱國、令尹、司馬、典令,其任官置吏,必曰廉潔勝任。今盜賊公行,而弗能禁也,此烏不爲烏,鵲不爲鵲也。’”史疾針對楚國弊政,闡釋“貴正”思想。《列子》中雖未見相關論述,但《戰國策》所載必有所據,亦可備一説。

 

 

《列子》一書,《漢書?藝文志》著録八篇,班固乃沿襲劉向、劉歆父子之説。劉氏父子曾奉旨先後校理群書,每部書校理完畢均有序言一篇,稱爲“書録”,置於書前,供皇帝閲覽。據《列子書録》,劉向所整理之《列子》爲集合公私所藏二十篇校訂而成八篇之數,則《列子》在劉向時已非全本。劉向之後、張湛之前的數百年間,《列子》似絶跡於世。

張湛爲《列子》作注而不得全本,經多方搜尋,從劉正與處得四卷,王弼女婿趙季子處得六卷,加之其本人所藏《楊朱》、《説符》、目録三卷,共得十三卷,重新校訂而釐成八篇。此後,《列子》傳本多源自張湛本。統而論之,後世傳本計有二十卷本、八卷本、三卷本、二卷本、不分卷本之分。

二十卷本。此本以宋江遹《沖虛至德真經解》及金高守元《沖虛至德真經四解》爲代表。兩書均將《列子》八篇析爲二十卷,分卷互有差異。江遹《沖虛至德真經解》分《天瑞》爲二卷,《黄帝》爲二卷,《周穆王》爲二卷,《仲尼》爲二卷,《湯問》爲三卷,《力命》爲三卷,《楊朱》爲三卷,《説符》爲三卷。高守元《沖虛至德真經四解》則分《天瑞》爲三卷,《黄帝》爲三卷,《周穆王》爲二卷,《仲尼》爲三卷,《湯問》爲三卷,《力命》爲二卷,《楊朱》爲二卷,《説符》爲二卷。江遹本又有八卷本及不分卷本之别,均爲合併二十卷本而成。

八卷本。最早爲劉向校訂本,今失傳。後經張湛整理復《漢志》舊目,并爲其作注。現存張湛傳本最早爲清黄丕烈所得之北宋刊本,清蔣鳳藻摹刻入《鐵華館叢書》,較原本更爲精審。唐殷敬順作《列子釋文》,後失傳。宋陳景元偶得殘卷並補殘缺,成二卷本流傳於世。自元代起,便有人將其混入張湛注中,不知者多將《釋文》亦認作張湛注,明顧春校訂世德堂本《列子》即爲其代表。清汪繼培據宋本校勘《列子》,剔除《釋文》,並對文本有所修正。此外,《列子》尚有宋林希逸《列子口義》本、明朱得之《列子通義》本、明施堯臣刊《紫薇堂四子》本、明陳楠《四子書》本、明董逢元秋聲閣《四子書》本、明吳勉學《二十子全書》本、清嘉慶間《十子全書》本、清光緒二年(一八七六)浙江書局《二十二子》本、民國間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等多種傳本行世。

三卷本。明正統《道藏》收《列子》白文三卷,其中《天瑞》、《黄帝》合一卷,《周穆王》、《仲尼》、《湯問》合一卷,《力命》、《楊朱》、《説符》合一卷。

二卷本。傳世本以元初刊《列子口義》爲最早,後尚有明萬曆二年(一五七四)施觀民校本、明萬曆二年敬義堂校本。明萬曆間董逢元秋聲閣《四子書》本及清光緒間崇文書局刊《子書百家》本,均爲白文二卷本。二卷本《列子》均合《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爲一卷,《湯問》、《力命》、《楊朱》、《説符》爲一卷。

不分卷本。明閔齊伋朱墨套印本《列子》分篇而不分卷,清光緒間所修《道藏輯要》收江遹《沖虛至德真經解》亦如此。

 

 

戰國、秦漢時期,列子思想即已流傳。莊子寓言稱列子御風“猶有所待”(《莊子?逍遥遊》),認爲其尚未超脱於物外。《尸子》及《呂氏春秋》均稱“列子貴虛”,這是對其主旨的準確概括。《戰國策?韓策二》載史疾稱“列子貴正”,雖與“貴虛”相左,但其必有所據。劉向稱“孝景皇帝時貴黄老術,此書頗行於世”(劉向《列子書録》),將《列子》納入黄老道家思想之下考察。

魏晉時期,玄學大興,佛教傳入並逐漸與儒、道融合。張湛將《列子》置於玄學思潮下考察,並對比佛教思想,認爲《列子》“所明往往與佛經相參,大歸同於老莊”(《列子注》序),這是受玄佛合流思潮影響。劉勰《文心雕龍》從文體論角度給予《列子》很高評價,稱其“氣偉而採奇”。

唐代崇奉道教,李氏自認爲老子後裔,並將老子神化。玄宗封列子爲“沖虛真人”,其書改爲《沖虛真經》,並置博士。在玄宗影響下,盧重玄作《列子注》,以老學解讀《列子》,並糅合儒、釋、道三家思想。殷敬順作《列子釋文》,後經宋陳景元補缺而流傳至今,是現存唯一一部完整的《列子》音釋著作。柳宗元《辯列子》討論《列子》真僞問題,開《列子》辨僞之先河。

宋代亦尊崇道教,宋真宗加號列子爲“沖虛至德真人”,其書改稱《沖虛至德真經》,傳諭崇文院重新校訂並刊刻流傳。宋徽宗親自爲《列子》作注,成《沖虛至德真經義解》八卷。范致虛《列子注》及江遹《沖虛至德真經解》,均爲受徽宗影響而作。他們以老學解讀《列子》,糅合儒、道,並將宋代易學引入其中。林希逸《列子口義》用理學思想解讀《列子》,體現出鮮明的時代性。劉晨翁開《列子》評點先河,雖不成系統,但確有真知灼見。金人高守元輯《沖虛至德真經四解》,收張湛、盧重玄、范致虛、江遹四家《列子注》,彙集《列子》資料,並保存唐盧重玄《列子注》及宋范致虛《列子注》全書與宋徽宗《沖虛至德真經義解》部分內容,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爲適應科舉考試需要,明代出現各種《列子》選本,如施觀民《列子選》即爲他親自選定的課餘讀本。明人所彙編的各種叢書,如歸有光《諸子彙函》、焦竑《二十九子品彙釋評》、沈津《百家類纂》等均選録《列子》,彙集前人及時人評語,其文獻價值不容忽視。王陽明心學爲宋代理學之流變,朱得之《列子口義》即運用心學解讀《列子》,體現出儒、釋、道三教融合的趨勢。明初文豪宋濂的《列子辯》,則以佛教思想解讀《列子》,對後世影響很大。

清代學術以考據學爲主,《列子》研究亦受其影響。盧文弨《列子張湛注校正》校訂張湛注文,任大椿《列子釋文考異》則考訂《列子釋文》,俞樾《列子平議》對《列子》原文及張湛注文均有考訂。自黄丕烈發現宋本《列子》之後,時人均以宋本校勘傳世本《列子》,如顧廣圻、管禮耕、江德量、陸雲士、方惟一等均有手校本行世。張道緒評選《列子》,側重文評。楊文會《沖虛經發隱》及梁啓超手校《列子》,均以佛教思想解讀《列子》。

民國時期,《列子》研究基本上承接乾嘉考據學,陶鴻慶《列子札記》、王重民《列子校釋》、胡懷琛《列子張湛注補正》、王叔岷《列子補正》,均代表了民國《列子》考據學的最高成就。張懷民有《列子天瑞篇新義》,運用佛教思想專解《列子?天瑞》篇。楊伯峻的《列子集釋》,集《列子》研究資料於一書,爲研究者提供方便。周伯年標點《列子》、陳和祥《評注列子讀本》,則採用新式標點斷句,爲《列子》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楊朱,又作陽朱、陽子,字子居,約生活於公元前三九五年至公元前三三五年之間(採錢穆説),略早於孟子、莊子。孟子稱楊朱“爲我”,《呂氏春秋》稱“陽生貴己”,《淮南子》説楊朱“全性保真”。

楊朱無著作流傳下來,僅有相關資料散見於《列子》、《莊子》、《呂氏春秋》、《淮南子》、《説苑》等書中,以《列子》保存最多。《列子》有《楊朱》篇,專論楊朱言行。雖無直接材料證明楊朱與列子學派關係,但這種編輯體例必有所本。

楊朱相關文獻資料至明代才漸爲學者注意。鍾惺《諸子琅嬛》、陳仁錫《子品金函》均選楊朱言論數條,清馬驌搜集《列子》、《莊子》、《呂氏春秋》、《説苑》等書中有關楊朱的資料,彙集成篇。清于鬯還專門對《列子》等書中的楊朱資料加以校訂。進入民國時期,學者們不僅從傳統思想角度研究楊朱,還引入西方哲學思想,將楊朱置於世界文化大背景之下考察,爲楊朱研究開闢新方向。

 

 

《列子》資料集成首推臺灣嚴靈峰先生《無求備齋列子集成》與《無求備齋列子集成續編》,共收書六十二種,域外刻本也在收録之內。此外,嚴氏還有《周秦諸子知見書目》,收録《列子》條目一百十六種,其中包含已佚失及一九四九年後臺灣學者著作,實爲六十六種,這就使得《子藏?道家部?列子卷》(附楊朱)的編纂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子藏?道家部?列子卷》(附楊朱)的編纂注重名人批校本收集,如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黄丕烈、汪駿昌、葉昌熾跋宋本《列子》八卷,黄丕烈校世德堂本《列子》八卷,清章鈺校並跋《列子》八卷;上海圖書館藏清顧廣圻、袁廷檮校、近人葉景葵跋《沖虛至德真經》八卷,清管禮耕校《沖虛至德真經》八卷,清江德量校《沖虛至德真經》八卷,清戈宙襄校並跋、清顧廣圻抄本《列子沖虛至德真經釋文》二卷;南京圖書館藏清陸雲士校並跋《沖虛至德真經》八卷,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翁廉據明傅山批校本點勘《列子》八卷,北京大學圖書館藏羅復堪過録清梁啓超批《列子》八卷,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民國蔡元培批點《列子》八卷等。

《子藏?道家部?列子卷》(附楊朱)還積極搜尋海內外孤本,如遼寧圖書館藏明陸可教選、李廷機訂《諸子玄言評苑》,日本內閣文庫藏明鍾惺《諸子琅嬛》與《諸子文歸》,今均設法收入。

《子藏?道家部?列子卷》(附楊朱)還注重不同傳本的收録。如宋江遹《沖虛至德真經解》,今收録明正統《道藏》二十卷本、清光緒《道藏輯要》本、南京圖書館藏清抄本八卷三種,力求完整體現本書版本流傳過程。又如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宋本《列子》八卷,爲現存《列子》最早傳本。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鐵華館摹宋本《列子》八卷,爲清蔣鳳藻摹刻宋本《列子》而成,較原刻更爲精審。這些不同刻本的收入,可爲《列子》研究提供更爲廣闊的空間。

《子藏?道家部?列子卷》(附楊朱)還盡量搜集各種稿本,如上海圖書館藏清于鬯手稿本《列子校書》、民國貝琪《列子楊朱篇新解》,遼寧圖書館藏近人周炳森《列子箋迻》,均爲作者手稿,今均予以收録。

《子藏?道家部?列子卷》(附楊朱)還注重收録民國時各種專著中的有關論述。如呂思勉《先秦學術概論》中的《列子學術》、蔣伯潛《諸子通考》中的《列子考》、張默生《先秦諸子文選》中的《列子文選》等,今均予收入,以便讀者研究。

 

目录:
第1册:

沖虛至德真經三卷   (周)列禦寇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   1

 

列子八卷  (周)列禦寇撰 

據明嘉靖六年(1527)關中許氏樊川别業刊《六子書》本    187

 

沖虛真經八卷  (周)列禦寇撰   金黼廷批校

據明萬曆五年(1577)施堯臣刊《紫薇堂四子》本     351

 

沖虛真經八卷(卷一—卷二)  (周)列禦寇撰  

據明萬曆九年(1581)陳楠刊《四子書》本      579

 

第2册:

沖虛真經八卷(卷三—卷八)  (周)列禦寇撰  

據明萬曆九年(1581)陳楠刊《四子書》本     1

 

列子沖虛至德真經二卷  (周)列禦寇撰

據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董氏秋聲閣刊《四子全書》本    167

 

列子沖虛真經八卷  (周)列禦寇撰  (明)吳勉學校

據明刊《二十子全書》本      367

 

列子沖虛真經八卷(卷一—卷二)  (周)列禦寇撰   (明)黄之寀校

據明刊本     575

 

第3册:

列子沖虛真經八卷(卷三—卷八)  (周)列禦寇撰   (明)黄之寀校

據明刊本  1

 

列子二卷 (周)列禦寇撰   佚名批校

據清光緒元年湖北崇文書局刊《子書百家》本   147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清)黄丕烈、汪駿昌、葉昌熾跋

據宋刊本   259

 

列子八卷  (晉)張湛注 

據清嘉慶十八年(1813)陳春刊《湖海樓叢書》本  383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卷一-卷五)  (晉)張湛注 

據清光緒十年(1884)《鐵華館叢書》影宋本  613

 

第4册: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卷六-卷八)  (晉)張湛注 

據清光緒十年(1884)《鐵華館叢書》影宋本   1

 

萧子雲書《列子》   (梁)萧子雲書 

據宋拓《淳化閣帖》本   45

 

列子治要   (唐)魏徵等節選

據民國八年(1919)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日本天明七年(1787)刊《羣書治要》本   53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據宋刊本   61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據元刊元明遞修本(原書卷二有抄配;卷二、卷四、卷六、卷八缺葉,據另一元明本補。)   307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卷一-卷五)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據元刊元明遞修《纂圖互注六子》本   515

 

第5册: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卷六-卷八)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據元刊元明遞修《纂圖互注六子》本   1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清)周星詒校並跋

據元刻本   69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清)黄丕烈校並跋 

據明嘉靖十二年(1533)世德堂刊《六子書》本   279

 

第6册: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清)顧廣圻、袁廷檮批校 葉景葵跋

據明嘉靖間刊本   1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清)管禮耕批校 

據明嘉靖間刊《六子書》本    359

 

第7册: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清)江德量批校 

據明刊《六子書》本   1

 

沖虚至德真经八卷  (晋)张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清)陸雲士校並跋 

據明刊本   353

 

第8册:

列子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明)虞九章、王震亨訂正

據明刊本  1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據清嘉慶九年(1804)姑蘇王氏聚文堂刊《十子全書》本   281

 

列子八卷(卷一-卷六)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清)章鈺校並跋

據清光緒二年(1876)浙江書局刊《二十二子》本   491

 

第9册:

列子八卷(卷七-卷八)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清)章鈺校並跋

據清光緒二年(1876)浙江書局刊《二十二子》本   1

 

列子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清)翁廉批校

據清光緒二年(1876)浙江書局刊《二十二子》本   59

 

列子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羅復堪過録梁啓超批語

據清光緒二年(1876)浙江書局刊《二十二子》本   319

 

列子八卷(卷一-卷四)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方惟一批校

據清覆刊世德堂本   579

 

第10册:

列子八卷(卷五-卷八)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方惟一批校

據清覆刊世德堂本   1

 

列子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蔡元培批校

據清光緒間覆刊世德堂本   123

 

列子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據民國二十五年(1936)上海中華書局排印《四部備要》本   381

 

第11册:

    列子注八卷附列子盧注考證一卷  (唐)盧重元注  (清)秦恩復補正  (清)汪孝嬰考證

據清嘉慶八年(1803)江都秦氏石硯齋刊本   1

 

沖虛至德真經釋文二卷  (唐)殷敬順撰  (宋)陳景元補遺 

據明正統《道藏》本   229

 

列子釋文二卷  (唐)殷敬順撰  (宋)陳景元補遺 

據清乾隆間刊《燕禧堂五種》本   305

 

沖虛至德真經釋文二卷  (唐)殷敬順撰 (宋)陳景元補遺 

據清嘉慶十八年(1813)陳春刊《湖海樓叢書》本   389

 

列子沖虛至德真經釋文二卷  (唐)殷敬順撰  (宋)陳景元補遺 (清)戈宙襄校並跋

據清顧廣圻抄本    453

 

沖虛至德真經義解六卷(卷一-卷四)  (宋)趙佶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   535

 

第12册:

    沖虛至德真經義解六卷(卷五-卷六)  (宋)趙佶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   1

 

沖虛至德真經解二十卷  (宋)江遹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   53

 

第13册:

沖虛至德真經解八卷  (宋)江遹撰 

據明刊本(原書缺卷五至卷八,今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1

 

沖虛至德真經解不分卷  (宋)江遹撰

據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成都二仙菴刊《道藏輯要》本    197

 

第14册:

沖虛至德真經解八卷  (宋)江遹撰 (清)丁丙跋

據抄本   1

 

列子論三篇  (宋)程俱撰 

據民國二十三年(1934)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依江安傅氏雙鑒樓藏景宋寫本《北山小集》影印     439

 

列子法語  (宋)洪邁輯

據民國十五年(1926)吳興張氏《擇是居叢書初集》依影抄宋本《經子法語》影刊   449

 

沖虛至德真經四解二十卷(卷一-卷四)  (金)高守元集解

據明正統《道藏》本   463

 

第15册:

沖虛至德真經四解二十卷(卷五-卷二十)  (金)高守元集解

據明正統《道藏》本   1

 

第16册:

列子鬳齋口義二卷  (宋)林希逸撰 

據元刊本(原書卷五缺第十二葉,今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1

 

沖虛至德真經鬳齋口義八卷  (宋)林希逸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    305

 

第17册:

    列子鬳齋口義八卷  (宋)林希逸撰   (明)施觀民校

據明萬曆二年(1574)施觀民刊《三子口義》本   1

 

列子鬳齋口義二卷 (宋)林希逸撰 (明)張四維校  佚名批點

據明萬曆二年(1574)敬義堂刊《三子口義》本   249

 

第18册:

    列子沖虛真經二卷  (宋)劉辰翁批點

據明小築刊《須溪九種》本   1

 

列子纂要    (明)黎堯卿輯

據明刊《諸子纂要》本   401

 

列子通義八卷  (明)朱得之撰

據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浩然齋刊《三子通義》本   411

 

第19册:

列子難字  (明)楊慎撰

據抄本《楊升菴字學四種》  1

 

列子  (明)歸有光輯評、文震孟參訂

據明天啓五年(1625)刊《諸子彙函》本   3

 

列子選二卷  (明)施觀民選  佚名批校

據明刊本   129

 

列子類纂一卷   (明)沈津撰

據明隆慶元年(1567)含山縣儒學刊《百家類纂》本   243

 

列子儁語   (明)穆文熙批選

據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周氏萬卷樓刊《諸家儁語》本   313

 

新刻熙朝內閣評選列子纂要一卷   (明)張位、趙如皋校

據明萬曆間書林余成章刊《新刻熙朝內閣評選六子纂要》本   325

 

列子二卷  (明)謝汝韶校 

據明萬曆六年(1578)吉藩崇德書院刊《二十家子書》本    471

 

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列子品彙釋評一卷  (明)焦竑校正、翁正春參閲、朱之蕃圈點 

據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刊《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二十九子品彙釋

評》本   603 

 

第20册

    新鍥二太史彙選注釋列子全書評林一卷   (明)焦竑校正、翁正春評林

據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書林詹聖澤刊《新鍥二太史彙選注釋九子全書評林》本   1

 

列子折衷彙錦  (明)焦竑纂注、陳懿典評閲

據明萬曆間金陵少岡三衢書林刊《兩翰林纂解諸子折衷彙錦》本   129

 

新鐫列子玄言評苑   (明)陸可教選、李廷機訂

據明刊《新鐫諸子玄言評苑》本   205

 

列子粹言   (明)陳繼儒選

據明刊《藝林粹言》本   261

 

列子八卷  (明)孫鑛評、錢檟閲

據明刊本   279

 

列子品節一卷  (明)陳深撰

據明萬曆間刊《諸子品節》本   515

 

注釋列子要語一卷  (明)桂天祥選、王良材注釋

據明萬曆間刊《注釋六子要語》本   549

 

列子  (明)蓀園輯校

據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刊《諸子十五種》本   649

 

第21册:

列子沖虛真經不分卷附音義   (明)閔齊伋輯校  

據明閔齊伋刊朱墨套印《三子合刊》本   1

 

新鐫列子纂要一卷  (明)史起欽纂輯 

據明萬曆間刊《史進士新鐫四子纂要》本   199

 

列子要語一卷   (明)陳文炅選注  佚名圈點

據明萬曆九年(1581)刊《六子要語》本   275

 

列子(明)鍾惺評選、李喬較閲、劉孔敬參訂

據明天啓五年(1625)刊《刻鍾伯敬先生評選諸子嫏嬛》本   373

 

列子文歸   (明)鍾惺評選

據明刊《諸子文歸》本   391

 

列子奇賞二卷  (明)陳仁錫評選

據明天啓六年(1626)刊《諸子奇賞》本   435

 

列子    (明)陳仁錫評選

據明刊《子品金函》本   591

 

列子評選   (明)秦駿生、陸祖望、陳紹源、沈蘭先選輯   程國瑞、黄明桂參閲

據明刊《周秦十一子評選》本   623

 

第22册:

諸名家評點列子晉注八卷  (晉)張湛注  (明)盧之頤訂

據明溪香館刊本 1

 

列子  佚名摘抄   

      據明藍格抄本《二十一家子書摘抄》  277

 

列子之學   (清)馬驌撰

據清康熙九年(1670)刊《繹史》本   341

 

列子部彙考列子部紀事列子部雜録  (清)陳夢雷、蔣廷錫輯

據清雍正四年(1726)內府銅活字本《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叢編?經籍典》 385

 

列子張湛注校正   (清)盧文弨撰

據清乾隆間刊《抱經堂叢書?群書拾補》本  435

 

列子釋文考異一卷  (清)任大椿撰 

據清乾隆間刊《燕禧堂五種》本   455

 

列子釋文考異一卷  (清)任大椿撰 (清)戈宙襄校、顧廣圻跋

據清抄本  539

 

郝懿行示書列子數則   (清)郝懿行書

據手稿本   623

 

列子  (清)黄禮選輯 

據清嘉慶十五年(1810)刊《藝林述記》本   627

 

列子選四卷(卷一-卷二)   (清)張道緒撰 

據清嘉慶十六年(1811)人境軒刊《文選十三種》本   633

 

第23册

列子選四卷(卷三-卷四)   (清)張道緒撰 

據清嘉慶十六年人境軒刊《文選十三種》本  1

 

列子叢録  (清)洪頤煊撰

據清光緒十三年(1887)吳氏醉六堂刊《讀書叢録》本  81

 

列子韻讀  (清)江有誥撰

據清嘉慶道光間刊《音學十書?先秦韻讀》本   87

 

列子平議一卷  (清)俞樾撰

據清光緒十一年(1885)刊《春在堂全書?諸子平議》本  89

 

讀列子  (清)楊琪光撰

據清光緒十一年(1885)刊《枉川全集?百子辨正》本   129

 

沖虛經發隱一卷  (清)楊文會撰

據清光緒三十年(1904)金陵刻經處刊《楊仁山居士遺書》本 131

 

列子札迻  (清)孫詒讓撰

據清光緒二十年(1894)瑞安孫氏刊《札迻》本   243

 

列子校書一卷  (清)于鬯撰 

據手稿本《香草續校書》   249

 

列子校書  (清)于鬯撰  

據1963年中華書局排印《香草續校書》本   293

 

列子閲   佚名撰

據清抄本《五子閲》   315

 

讀列子札記   陶鴻慶撰   

據1959年中華書局排印《讀諸子札記》本   335

 

列子文粹二卷   李寶洤撰

據民國六年(1917)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諸子文粹》本  349

 

評注列子精華   張諤撰

    據民國九年(1920)上海子學社石印《評注皕子精華》本  393

 

列子選粹    劉永濟撰   

據民國十四年(1925)上海泰東書局排印《周秦諸子選粹》本  411

 

列子    周伯年標點

據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   439

 

評注列子讀本    陳和祥撰

據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世界書局排印本   601

 

第24册:

列子選注    唐敬杲撰  

據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1

 

列子精華    上海中華書局編

據民國十五年上海中華書局排印本  123

 

列禦寇有無的問題   唐鉞撰 

據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國故新探》本  189

 

列禦寇  劉咸炘撰

據民國十六年(1927)尚友書塾刊《子疏》本   195

 

列子治要    張文治撰   

據民國十九年(1930)上海文明書局排印《諸子治要》本   201

 

列子校釋一卷    王重民撰   

據民國十九年(1930)排印《西苑叢書》本  215

 

列子考補證   黄雲眉撰 

據民國二十一年(1932)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排印《古今僞書考補證》本  275

 

列子   呂思勉撰  

據民國二十二年(1933)排印《先秦學術概論》本   287

 

列子精華   陸翔輯注

    據民國二十三年(1934)上海世界書局石印《四部精華》本   291

 

列禦寇  王德箴撰

據民國二十四年(1935)美吉印刷社排印《先秦學術思想史》本  305

 

列子天瑞篇新義   張懷民撰

據民國二十六年(1937)上海中華國學會排印本  317

 

列子菁華録一卷   張之純撰 

據民國二十八年(1939)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評注諸子菁華録》本  351

 

列子通考   張心澂撰 

據民國二十八年(1939)商務印書館排印《僞書通考》本   399

 

列子張湛注補正一卷    胡懷琛撰  

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安吳胡氏排印《朴學齋叢書》本  413

 

列子童話   朱文叔撰 

據民國三十三年(1944)中華書局排印本   429

 

列子考  蔣伯潛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1948)正中書局排印《諸子通考》本  483

 

列子管見    金其源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1948)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讀書管見》本 491

 

列子文選   張默生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1948)濟東印書社排印《先秦諸子文選》本  497

 

列子補正四卷(卷一)   王叔岷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1948)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手稿本   533

 

第25册:

列子補正四卷(卷二-卷四)   王叔岷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1948)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手稿本   1

 

列子僞書考一卷   馬敘倫撰  

據民國間排印《天馬山房叢著》本    291

 

列禦寇   陸懋德撰 

據民國間京華印書局排印《周秦哲學史》本   315

 

列子集釋八卷    楊伯峻撰 

據1959年上海龍門聯合書局排印本   321

 

列子箋迻不分卷    周炳森撰

據手稿本   587

 

敦煌列子殘卷    劉佩德輯

據四川人民出版社《英藏敦煌文獻》、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西域文獻》影印本    665

 

第26册:

楊子   (明)鍾惺評選、李喬較閲、劉孔敬參訂

據明天啓五年(1625)刊《刻鍾伯敬先生評選諸子嫏嬛》本  1

 

楊子   (明)陳仁錫評選

據明刊《子品金函》本   5

 

楊朱之言   (清)馬驌撰

據清康熙九年(1670)刊《繹史》本   7

 

楊朱校書一卷  (清)于鬯撰

據手稿本《香草續校書》   27

 

楊朱校書  (清)于鬯撰

據1963年中華書局排印《香草續校書》本   53

 

論楊朱  唐鉞撰  

據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國故新探》本  63

 

楊朱  劉咸炘撰

據民國十六年(1927)尚友書塾刊《子疏》本  103

 

楊子哲學     蔣竹莊編 

據民國十七年(1928)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楊墨哲學》本  109

 

楊子  鍾泰撰

據民國十八年(1929)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中國哲學史》本  151

 

楊朱   陳此生撰   

據民國十九年(1930)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157

 

列子楊朱篇新解   貝琪撰 

據手稿本   253

 

楊朱哲學    顧實撰 

據民國二十年(1931)東方醫藥書局排印本   357 

 

楊朱   呂思勉撰 

據民國二十二年(1933)排印《先秦學術概論》本   547

 

楊朱的政治思想  陳安仁撰   

據民國二十二年(1933)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中國政治思想史大綱》本 555

 

楊朱   孫俍工、孫怒潮撰

據民國二十二年(1933)上海中華書局排印《中華學術思想文選》本 559

 

楊朱  王德箴撰

據民國二十四年(1935)美吉印刷社排印《先秦學術思想史》本  573

 

楊朱之消耗論   唐慶增撰   

據民國二十五年(1936)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中國經濟思想史》本 579

 

楊子的思想及教育説    馬宗榮撰  

據民國三十一年(1942)貴陽交通書局排印《中國古代教育史》本   587

 

楊朱   陸懋德撰   

據民國間京華印書局排印《周秦哲學史》本  593

 

楊朱的著作及其學派考   孫道昇撰 

據民國間排印本   601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国闻报(外二种)》(全十册)出版

$
0
0

国闻报(外二种)(全十册)
编著者:孔祥吉、(日)村田雄二郎整理
定价:7800.00
ISBN:9787501344772
出版时间:2013-09
规格:精装,大16开

    本书收录严复等人于天津所创《国闻报》内容,时间跨度为光绪二十三年(1897)至二十六年,该报旨在宣传维新变法,内容涉及变法举措、纲领及维新派的政治目标,在戊戌变法后刊发时文支持改革派,对于研究晚清政治风云、戊戌变法历史及相关时期的报刊史料等问题均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此外,还收入《国闻汇编》六期,以及日本外务省藏《国闻报》档案。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周叔弢批校古籍选刊》(全十二册)出版

$
0
0

周叔弢批校古籍选刊(全十二册)
编著者:天津图书馆编
定价:7200.00
ISBN:9787501352081
出版时间:2013-12
规格:精装,16,7606页



    《周叔弢批校古籍选刊》,系编者从天津图书馆馆藏中精选周叔弢先生批校古籍48种,涉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经部4种,史部5种,子部4种,集部35种。周叔弢先生的批注及题跋中述版本形态,鉴版本真伪,别版本源流,勘内容正误,校文字异同,精到之处迭见,并存名家批校,大大提升了其学术价值,为研究相关古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目录:
第一冊

爾雅三卷釋音三卷    晉?郭璞注    明景泰七年(1456)刻本…………………………1

孟子注疏附校勘記十四卷(卷一—卷六)  漢?趙岐注  宋?孫奭疏  清嘉慶二十年(1815)阮元江西南昌府學十三經注疏本………………131

 

第二冊

孟子注疏附校勘記十四卷(卷七—卷十四)  漢?趙岐注  宋?孫奭疏  清嘉慶二十年(1815)阮元江西南昌府學十三經注疏本……………1

 

第三冊

匡謬正俗八卷  唐?顏師古撰  清?何焯校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德州盧氏刻雅雨堂叢書本……1

 

字鑑五卷  元?李文仲編  清康熙張氏澤存堂刻本……………………………149

 

黄蕘圃先生年譜二卷 清?江標輯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長沙使院刻本……………363

汲古閣珍藏秘本書目一卷  清?毛扆撰  民國九年(1920)高氏蒼茫齋钞本………………………五三九

 

第四冊

鐵華館藏集部善本書目一卷  清?蔣鳳藻撰  民國十九年(1930)瑞安陳氏湫漻齋刻本………………一

海源閣宋元秘本書目四卷  清?楊保彝編  民國二十三年(1934)山東省立圖書館叢刊本………………二九

四部叢刊目録不分卷  商務印書館編  民國十一年(1922)上海涵芬樓鉛印本……八五

列子八卷附盧注考證一卷  唐?盧重元注    清嘉慶八年(1803)江都秦恩復刻石研齋四種本…………二〇五

簠齋藏古玉印譜不分卷  清?陳介祺輯  民國十九年(1930)神州國光社石印本………………四三三

雙虞壺齋印存不分卷(一)  清?吳式芬輯  清道光二十年(1840)鈐印本……四八一

 

第五冊

雙虞壺齋印存不分卷(二) 清?吳式芬輯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鈐印本……二八七 

封氏聞見記十卷  唐?封演撰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德州盧氏雅雨堂刻本……二八七

陶靖节先生詩集四卷  晉?陶淵明撰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拜經樓吳氏重雕宋本

 

第六冊

謝宣城詩集五卷  南齊?謝朓撰   清嘉慶元年(1796)刻拜經樓叢書本……一

寒山子詩一卷附拾得詩一卷  唐?釋寒山撰   唐?釋封幹撰  民國十三年(1924)建德周氏影宋刻藍印本…………………………一四五

杜審言詩一卷  唐?杜審言撰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揚州詩局刻全唐詩本………二七一

孟浩然集四卷  唐?孟浩然撰  清光緒十年(1884)上海同文書局石印四唐人集本…二九一

常建詩集三卷  唐?常建撰 明?毛晉考較  民國十五年(1926)年上海涵芬樓影印唐六名家集本………………四二五

皇甫冉詩二卷  唐?皇甫冉撰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揚州詩局刻全唐詩本……四六一

竇氏聯珠集一卷 唐?竇常 竇牟等撰 清光緒十年(1884)上海同文書局石印四唐人集本……五四一

岑嘉州集八卷(卷一—卷三)  唐?岑參撰  清光绪十年(1884)上海同文書局石印四唐人集本………………六二五

 

第七冊

岑嘉州集八卷(卷四—卷八)  唐?岑參撰  清光绪十年(1884)上海同文書局石印四唐人集本…………一

孟東野詩集十卷  唐?孟郊撰  民國十一年(1922)上海涵芬樓影印四部叢刊本……一三九

元氏長慶集六十卷集外文章一卷(卷一—卷十七) 唐?元稹撰民國十一年(1922)上海涵芬樓影印四部叢刊本……………………四三七

 

第八冊

元氏長慶集六十卷集外文章一卷(卷十八—卷六十) 唐?元稹撰  民國十一年(1922)上海涵芬樓影印四部叢刊本…………一

賈浪仙長江集十卷  唐?賈島撰  民國十一年(1922)上海涵芬樓影印四部叢刊本…四八三

李賀歌詩編四卷集外詩一卷   唐?李賀撰 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涵芬樓影印唐四名家集本…………六五一

 

 

第九冊

唐張處士詩集五卷  唐?張祜撰  清光緒三十年(1904)劉氏唐石簃刻貴池唐人集本………一

張喬詩二卷  唐?張喬撰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劉氏唐石簃刻貴池唐人集本……一〇五

唐風集三卷  唐?杜荀鶴撰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劉氏唐石簃刻貴池唐人集本…一五一

伍喬詩一卷  南唐?伍喬撰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劉氏唐石簃刻貴池唐人集本…二五一

丁卯集二卷  唐?許渾撰  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涵芬樓影印唐人八家詩本……二六一

李義山集三卷  唐?李商隱撰  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涵芬樓影印唐人八家詩本……四〇七

 

第十冊

韓內翰別集一卷附補遺一卷  唐?韓偓撰  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涵芬樓影印唐六名家集本香籨集不分卷  唐?韓偓撰  明?毛晉訂   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涵芬樓影印五唐人诗集本唐風集三卷  唐?杜荀鶴撰    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涵芬樓影印唐四名家集本

唐英歌詩三卷  唐?吳融撰  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涵芬樓影印唐四名家集本

九僧詩一卷  宋?陳起編  清道光十五年(1835)刻本

栲栳山人詩集三卷  元?岑安卿撰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寶墨齋刻本

 

第十一冊

危太樸雲林集二卷補一卷  元?危素撰  民国建德周氏孝经一卷人家抄本

中興間氣集二卷附校文一卷  唐?高仲武輯    民國十一年(1922)上海涵芬樓影印四部叢刊本

樂章集三卷續添曲子一卷附校記二卷  宋?柳永撰  民國間歸安朱氏刊彊村叢書本

樂章集三卷續添曲子一卷附校記二卷  宋?柳永撰  民國間歸安朱氏刊彊村叢書本

淮海居士長短句三卷  宋?秦觀撰  民國間刻本

片玉詞二卷  宋?周邦彥撰  清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

 

第十二冊

白石道人歌曲四卷別集一卷  宋?江夔撰  清?許增校  清光緒十年(1884)娛園刻本…一

天籟集二卷  元?白朴撰  清光緒十八年(1892)四印齋刻本…………八九

山中白雲詞八卷  南宋?張炎撰  清?許增校  清光緒八年(1882)娛園刻本……一九三

花間集十卷  後蜀?趙崇祚輯  清光緒十九年(1893)四印齋影刻宋淳熙鄂州本……四三七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38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