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文献影印
Viewing all 38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日藏中国墨宝集》(一函二册,原名《支那墨宝集》)影印出版

$
0
0

日藏中国墨宝集(一函二册)

编著者:(日)田岛志一辑

定价:3000.00

ISBN9787501324224

出版时间:2013-06

规格:线装,4150

 

    本书收录王羲之尺牍及西魏至唐写经共计23件和日本各大寺院收藏中国宋元名僧墨迹32件,装帧精美,图片保存完好,唐代王羲之诸多名帖摹本大半散佚,片断仅存,是研究中国写经及僧人书法的重要参考资料。日本明治四十三年(1912年)审美书院印行,名曰《支那墨宝集》,今将书名改为《日藏中国墨宝集》,原大影印出版。

 

 

目录:

晋王羲之尺牍

 

西魏写菩萨处胎经

 

北齐写十地论

 

隋写贤劫经

 

隋写佛本行集经

 

唐写文馆词林

 

唐写大毗婆沙论

 

唐写华严经断片

 

唐写一乘佛性究竟论

 

唐写琴谱丘公传

 

唐写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原版刷印武强年画》(全十册)出版

$
0
0

原版刷印武强年画(全十册)

编著者:王玉鹏 主编

定价:80000.00

ISBN9787501350520

出版时间:2013-06

规格:精装,4

 

    本书共收录武强年画博物馆藏木版年画精品350余幅,均为武强木版年画原版手工刷印、手工装裱,以清代古版为主,兼收入少量民国及现代作品。作品按题材内容分为门神门画、神马、戏曲故事、狮虎花瓶及其他五部分。本书全部采用上好熟宣纸手工刷印,不仅保证了画面最佳效果,也保证了装裱效果最佳、书卷寿命经久。

 

目录:

                                                           薄松年   

 

武强年画简介                                                 王玉鹏   

 

出版说明                                                               

 

 

 

      第一册 门神门画

 

   

 

   1.小戳锤门神(右)  24.5cm×17.5cm  清代  彩色套印

 

   2.武将门神神荼郁垒   27.5cm×50cm  清代  墨线

 

   3.武将门神神荼郁垒   24.5cm×38.5cm  清代  彩色套印

 

   4.大鞭锏门神(秦琼 尉迟敬德) 对 27cm×47cm  清代  彩色套印

 

   5.大鞭锏门神(秦琼 尉迟敬德) 对 27cm×47cm  清代  彩色套印

 

   6.鞭锏门神(秦琼 尉迟敬德) 对 24.5cm×38.5cm  清代  吉庆和记 彩色套印

 

   7.小鞭锏门神(秦琼 尉迟敬德) 对 19.5cm×29cm  清代 吉庆和记  彩色套印

 

   8.细腰小鞭锏门神(秦琼 尉迟敬德)对 各15.5cm×24.5cm 清代 永增店 彩色套印

 

   9.抱鞭锏门神(秦琼 尉迟敬德)  24cm×34cm  清代  墨线                

 

   10.抱鞭锏门神 (左)16.5cm×24cm  清代  墨线

 

      11.抱锏聚宝门神(右) 27cm×46cm  清代  彩色套印

 

   12.戳刀门神(秦琼 尉迟敬德)  27.5cm×47.5cm  清代  彩色套印

 

   13.戳刀门神 (关公 关胜) 对 24cm×40cm  清代  彩色套印                    

 

   14.骑马门神(关公 关胜)  21cm×34cm  清代  墨线        

 

   15.加官门神(富贵门神)  23.5cm×33.5cm  清代  彩色套印    

 

   16.聚宝门神  16.5cm×25cm  清代  彩色套印                  

 

   17.加官进禄  18.5cm×24.5cm  清代  彩色套印                

 

   18.福禄寿三星  17cm×23cm  清代  彩色套印                  

 

   19.张仙射狗  23cm×32cm  清代  墨线

 

   20.天官赐福  15.5cm×23cm  清代  彩色套印

 

   21.天官赐福  23.5 cm×45 cm  清代  彩色套印           

 

      22.文武状元  17.5cm×22cm  清代  彩色套印

 

   23.状元及第  对 各15cm×20cm  清代  墨线                     

 

   24.财连银汉利贯金城  28cm×48.5cm  清代  彩色套印         

 

   25.麒麟送子  16cm×26cm  清代  彩色套印                    

 

   26.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图  16.5cm×24.5cm  清代  彩色套印   

 

   27.福寿童子  15.5cm×23.5cm  清代  彩色套印                

 

   28.元宝山  16.5cm×24.5cm  清代  彩色套印

 

   29.聚宝盆  16.5cm×24.5cm  清代  彩色套印

 

   30.五福临门  28cm×48.5cm  清代  彩色套印                  

 

   31.五福临门 三元及第  14.5 cm×22.8 cm  清代  义兴成画店 墨线

 

   32.对鸡  20.5cm×15cm 清代  墨线

 

   33.对鸡 20.5cm×15cm  清代  墨线

 

   34. 镇宅神虎 18cm×16cm 清代  墨线

 

   35. 对石狮 17cm×13.5cm 清代  墨线

 

   36.喜报三元  32.5 cm×21 cm  清代  恒兴和画店  墨线

 

   37.保卫边区  23.5cm×34cm  现代  墨线

 

 

 

第二册 神   

 

第三册 戏曲故事(一)

 

第四册 戏曲故事(二)

 

第五册 戏曲故事(三)

 

第六册 戏曲故事(四)

 

第七册 狮虎花瓶(一)

 

第八册 狮虎花瓶(二)

 

第九册 其    他(一)

 

第十册 其    他(二)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近代著名图书馆馆刊荟萃四编》(全十六册)出版

$
0
0

近代著名图书馆馆刊荟萃四编(全十六册)
编著者:王志庚、顾烨青主编
定价:9600.00
ISBN:9787501350490
出版时间:2013-07
规格:精,16,9920页


    本书共收录各种图书馆刊物38种。其中大部分属于图书馆编印出版的馆刊,计25种,涵盖国立图书馆,省、市、县立公共图书馆,私立图书馆,大学与中学图书馆,专门图书馆等多个系统;另有各地图书馆协会会刊9种;以及图书馆服务供应商发行的刊物1种,图书馆学教育机构发行的刊物3种。凡《近代著名图书馆馆刊荟萃》正、续、三编已出过的馆刊,本书概不收录。

 

目录

 

一、国立北平图书馆与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

1,学文杂志  1930—1932 5期 

国立北平图书馆王重民、谢国桢、孙楷第的同人刊物。

 

2,(国立北平图书馆)图书季刊  1934-1948

 

3,(国立中央图书馆)学觚  1936.2—1937.6

 

 

二、公共图书馆馆刊(按图书馆名称字顺排)

4,安徽省立图书馆季刊 1929  共出2期

5,北平市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馆刊1931

6,北平私立木斋图书馆季刊1937.2-1937.5

7,福建省立图书馆年报 1929 

8,广东省立图书馆馆刊1942-1945年

9,(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书林1937

10(江苏流通图书馆)读书周报 1934-1935   

镇江:私立江苏流通图书馆

11,(江苏)铜山县公共图书馆年刊1931

12,(江苏吴县私立文心图书馆)文心月刊 1947.10

13,(江西省立图书馆)图书馆 1926年3月,只有一期

14,沈阳图书馆通信 1938.8-1940.10

15,上海市立图书馆馆刊1947

16,四川营山县晋康图书馆季刊1932

17,天津市市立通俗图书馆月刊1934-1937

18,浙江图书馆通讯 1941-1943年

19,蔘绥年刊 1937 浙江省旧温属联立籀园图书馆

 

 

三、学校图书馆馆刊

20,(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图书与学习1947

油印本

21,北大图书部月刊 1929-1930

22,(国立)北平师范学院图书馆馆报1947

23,华中大学图书馆馆刊 1941,

24,(国立)暨南大学图书馆馆报 1937

25,培正中学图书馆馆刊1934-1939

 

四、专门图书馆馆刊

26,佛教图书馆报告1936-1937

27,商务印刷所图书馆部图书馆通讯1936

 

五、图书馆协会、联合会会刊

28,奉天省图书馆联合研究会年报1940 

29,福建图书馆协会会报1930.9

30,广州图书馆协会会刊1929.4-1930.6

31,(江苏)无锡图书馆协会会刊1932-1935

32,(上海图书馆协会)图书馆 1925

33,上海图书馆协会会报1929-1930年

34,浙江第一学区图书馆协会会刊1934年  只有第一期

35,浙江省第二学区图书馆协会(季刊)会刊1931-1934年

先叫季刊,但实际上未能按季出版,从第3期起,更名为会刊。

36,浙江省图书馆协会会刊1936-1937

 

六、图书馆服务机关和图书馆学教育机构的刊物

37,(上海图书馆用品社)中国图书馆声1931.9-1932.6

原书有缺页

38(社会教育学院)教育与社会—图书博物馆学专号 (社教学院图博系)1944.12.5

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研究部  第三卷一二期合刊

39(中国图书馆学社)图书馆学报1945

 

40,(文华图专)文华青年月刊1945  见存第1期,油印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周一良批校十九史》(全六十册)出版

$
0
0

周一良批校十九史(全六十册)
编著者:周一良
定价:38000.00
ISBN:9787501350438
出版时间:2013-07
规格:精装,16,41038页

周一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长期披阅传统典籍,留下了大量题记眉批。先生对“二十四史”的批校主要侧重于魏晋南北史,如《晋书》一百三十卷,批校达上千条。因此我们在编辑本书时,对先生用力颇多的《三国志》《晋书》等十二种书全文收录;同时节选了《史记》《汉书》等七种书中有批语的部分。希望本书的出版足以嘉惠学林,启迪后人。

目录:
第一冊

 

史記一百三十卷附考證(選輯)(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

(唐)張守節正義一

 

漢書一百二十卷附考證(選輯)(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二一

 

後漢書一百三十卷附考證(選輯)(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注(晉)司馬彪續纂

(梁)劉昭續注四五

 

三國志六十五卷附考證(魏志卷一至魏志卷十)(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一〇九

 

 

第二冊

 

三國志六十五卷附考證(魏志卷十一至魏志卷二十七)(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一

 

 

第三冊

 

三國志六十五卷附考證(魏志卷二十八至蜀志卷十五)(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一

 

 

第四冊

 

三國志六十五卷附考證(吳志卷一至吳志卷二十)(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一

 

 

第五冊

 

晉書一百三十卷音義三卷附考證(卷一至卷十二)(唐)房玄齡等撰音義(唐)何超撰一

 

 

第六冊

 

晉書一百三十卷音義三卷附考證(卷十三至卷二十一)(唐)房玄齡等撰音義(唐)何超撰一

 

 

第七冊

 

晉書一百三十卷音義三卷附考證(卷二十二至卷三十)(唐)房玄齡等撰音義(唐)何超撰一

 

 

第八冊

 

晉書一百三十卷音義三卷附考證(卷三十一至卷四十五)(唐)房玄齡等撰音義(唐)何超撰一

 

 

第九冊

 

晉書一百三十卷音義三卷附考證(卷四十六至卷五十九)(唐)房玄齡等撰音義(唐)何超撰一

 

 

第十冊

 

晉書一百三十卷音義三卷附考證(卷六十至卷七十四)(唐)房玄齡等撰音義(唐)何超撰一

 

 

第十一冊

 

晉書一百三十卷音義三卷附考證(卷七十五至卷九十)(唐)房玄齡等撰音義(唐)何超撰一

 

 

第十二冊

 

晉書一百三十卷音義三卷附考證(卷九十一至卷一百)(唐)房玄齡等撰音義(唐)何超撰一

 

 

第十三冊

 

晉書一百三十卷音義三卷附考證(卷一百一至卷一百十八)(唐)房玄齡等撰音義(唐)何超撰一

 

 

第十四冊

 

晉書一百三十卷音義三卷附考證(卷一百十九至卷一百三十 音義卷上至卷下)(唐)房玄齡等撰

音義(唐)何超撰一

 

 

第十五冊

 

宋書一百卷附考證(卷一至卷十三)(梁)沈約撰一

 

 

第十六冊

 

宋書一百卷附考證(卷十四至卷二十二)(梁)沈約撰一

 

 

第十七冊

 

宋書一百卷附考證(卷二十三至卷三十四)(梁)沈約撰一

 

 

第十八冊

 

宋書一百卷附考證(卷三十五至卷四十九)(梁)沈約撰一

 

 

第十九冊

 

宋書一百卷附考證(卷五十至卷六十六)(梁)沈約撰一

 

 

第二十冊

 

宋書一百卷附考證(卷六十七至卷八十四)(梁)沈約撰一

 

 

第二十一冊

 

宋書一百卷附考證(卷八十五至卷一百)(梁)沈約撰一

 

 

第二十二冊

 

南齊書五十九卷附考證(卷一至卷十五)(梁)蕭子顯撰一

 

 

第二十三冊

 

南齊書五十九卷附考證(卷十六至卷三十七)(梁)蕭子顯撰一

 

 

第二十四冊

 

南齊書五十九卷附考證(卷三十八至卷五十九)(梁)蕭子顯撰一

 

 

第二十五冊

 

梁書五十六卷附考證(卷一至卷二十八)(唐)姚思廉撰一

 

 

第二十六冊

 

梁書五十六卷附考證(卷二十九至卷五十六)(唐)姚思廉撰一

 

 

第二十七冊

 

陳書三十六卷附考證(唐)姚思廉撰一

 

 

第二十八冊

 

魏書一百十四卷附考證(卷一至卷十二)(北齊)魏收撰一

 

 

第二十九冊

 

魏書一百十四卷附考證(卷十三至卷二十九)(北齊)魏收撰一

 

 

第三十冊

 

魏書一百十四卷附考證(卷三十至卷四十八)(北齊)魏收撰一

 

 

第三十一冊

 

魏書一百十四卷附考證(卷四十九至卷六十四)(北齊)魏收撰一

 

 

第三十二冊

 

魏書一百十四卷附考證(卷六十五至卷七十九)(北齊)魏收撰一

 

 

第三十三冊

 

魏書一百十四卷附考證(卷八十至卷九十四)(北齊)魏收撰一

 

 

第三十四冊

 

魏書一百十四卷附考證(卷九十五至卷一百四)(北齊)魏收撰一

 

 

第三十五冊

 

魏書一百十四卷附考證(卷一百五至卷一百六)(北齊)魏收撰一

 

 

第三十六冊

 

魏書一百十四卷附考證(卷一百七至卷一百十四)(北齊)魏收撰一

 

 

第三十七冊

 

北齊書五十卷附考證(卷一至卷二十二)(唐)李百藥撰一

 

 

第三十八冊

 

北齊書五十卷附考證(卷二十三至卷五十)(唐)李百藥撰一

 

 

第三十九冊

 

周書五十卷附考證(卷一至卷二十八)(唐)令狐德棻等撰一

 

 

第四十冊

 

周書五十卷附考證(卷二十九至卷五十)(唐)令狐德棻等撰一

 

 

第四十一冊

 

隋書八十五卷附考證(卷一至卷十五)(唐)魏徵(唐)長孫無忌等撰一

 

 

第四十二冊

 

隋書八十五卷附考證(卷十六至卷二十七)(唐)魏徵(唐)長孫無忌等撰一

 

 

第四十三冊

 

隋書八十五卷附考證(卷二十八至卷四十五)(唐)魏徵(唐)長孫無忌等撰一

 

 

第四十四冊

 

隋書八十五卷附考證(卷四十六至卷六十九)(唐)魏徵(唐)長孫無忌等撰一

 

 

第四十五冊

 

隋書八十五卷附考證(卷七十至卷八十五)(唐)魏徵(唐)長孫無忌等撰一

 

 

第四十六冊

 

南史八十卷附考證(卷一至卷十)(唐)李延壽撰一

 

 

第四十七冊

 

南史八十卷附考證(卷十一至卷二十五)(唐)李延壽撰一

 

 

第四十八冊

 

南史八十卷附考證(卷二十六至卷四十二)(唐)李延壽撰一

 

 

第四十九冊

 

南史八十卷附考證(卷四十三至卷五十五)(唐)李延壽撰一

 

 

第五十冊

 

南史八十卷附考證(卷五十六至卷六十八)(唐)李延壽撰一

 

 

第五十一冊

 

南史八十卷附考證(卷六十九至卷八十)(唐)李延壽撰一

 

 

第五十二冊

 

北史一百卷附考證(卷一至卷八)(唐)李延壽撰一

 

 

第五十三冊

 

北史一百卷附考證(卷九至卷十八)(唐)李延壽撰一

 

 

第五十四冊

 

北史一百卷附考證(卷十九至卷二十八)(唐)李延壽撰一

 

 

第五十五冊

 

北史一百卷附考證(卷二十九至卷三十八)(唐)李延壽撰一

 

 

第五十六冊

 

北史一百卷附考證(卷三十九至卷五十)(唐)李延壽撰一

 

 

第五十七冊

 

北史一百卷附考證(卷五十一至卷六十三)(唐)李延壽撰一

 

 

第五十八冊

 

北史一百卷附考證(卷六十四至卷七十九)(唐)李延壽撰一

 

 

第五十九冊

 

北史一百卷附考證(卷八十至卷九十五)(唐)李延壽撰一

 

 

第六十冊

 

北史一百卷附考證(卷九十六至卷一百)(唐)李延壽撰一

 

舊唐書二百卷附考證(選輯)(後晉)劉昫等撰三一三

 

新唐書二百二十五卷釋音二十五卷附考證(選輯)(宋)歐陽修(宋)宋祁等撰

釋音(宋)董衝撰三四五

 

新五代史七十四卷附考證(選輯)(宋)歐陽修撰(宋)徐無黨注四〇七

 

宋史四百九十六卷附考證(選輯)(元)脫脫等撰四一一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元本孝经》影印出版

$
0
0

元本孝经

编著者:(唐)李隆基注  (唐)陆德明音

定价:380.00

ISBN9787501351350

出版时间:2013-08

规格:线装,8,页,千字

 

《孝經》相傳由孔子删定。西漢時《孝經》始有今、古文之分。河間人顔芝傳今文《孝經》。古文《孝經》則出自孔壁,與今文略有不同,相傳由孔安國傳之。兩漢以降,注解《孝經》者幾近百家。至唐初,諸家傳注殘缺甚多,行於世者主要有所謂孔安國及鄭玄兩家注,另有梁皇侃《孝經義疏》,然間有紕繆。

 

唐玄宗時,今文、古文兩家《孝經》仍相持不下。開元七年(七一九)唐玄宗召集群儒,重新校注。然諸家注解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唐玄宗遂參照王肅、劉邵、虞翻、韋昭、劉炫、陸澄六家之説,會合五經旨趣,採陸德明音義,以孔、鄭舊注爲主,重注《孝經》。據《唐會要》載,開元十年(七二二),唐玄宗以今文注《孝經》,並頒行天下及國子學,推行以孝治天下的主張。天寶二年(七四三),唐玄宗重注《孝經》,再次頒於天下。三年詔令天下家藏《孝經》一本。四年九月,以御製八分書刻石於太學,稱之爲《石臺孝經》。唐文宗開成二年(八三七),用楷書刻群經,即開成石經,《孝經》亦在其中。

 

唐玄宗以今文注《孝經》,是《孝經》今、古文之爭的轉折,從此今文定於一尊,古文幾近消亡,直至宋代,司馬光、朱熹等又用古文注經,古文《孝經》方得以復興。

 

此書問世,影響深遠,諸家史志目錄均有記載,《舊唐書?經籍志》著錄“《孝經注》一卷,玄宗注”,《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今上孝經制旨》一卷,玄宗”。宋《崇文總目》、晁公武《郡齋讀書志》、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等均有著錄。

 

此本卷首、卷末均有殘破,亦無牌記,並無元相臺岳氏荆谿家塾刻本的確鑿證據。但《天祿琳琅書目後編》卷三著錄此書爲元相臺岳氏荆谿家塾刻本,並相沿至今。然此本卷末牌記處的紙張並無損壞痕迹,原有無牌記,可疑。

 

《藏園群書經眼錄》卷二著錄《孝經注》一書,據其所述行款、版式及藏書印,實即此本,然其誤題爲宋刊本。蓋以元相臺岳濬爲南宋相臺岳珂而致誤。然傅氏還謂此書明代有翻刻本,因疑此本即明覆刻之本。

 

此書曾是明代前期藩王晉府藏本,書中鈐有“晉府書畫之印”、“敬德堂圖書印”、“子子孫孫永寶用”等印。明代藏書家唐順之後人唐辰(字良士)也曾收藏此書,書中鈐有“唐辰”、“昆陵唐良士藏書”藏書印。後又迭經季振宜、徐乾學等名家遞藏,再入天祿琳琅,經乾隆御覽。書中鈐有“季振宜印”、“滄葦”、“乾學之印”、“健菴”、“崑山徐氏家臧”、“乾隆御覽之寶”、“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天祿繼鑑”等印記可證。此書從天祿琳琅散出後,幾經周折,成爲周叔弢先生的架上之寶。故又鈐有“周暹”、“曾在周叔弢處”等印記。今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如此衆多的著名藏書家,均默認此本爲相臺本,在無確證否定之前,姑從舊説,仍予選印。(李紅英)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梅节《海角红楼——梅节红学文存》出版

$
0
0

据称制作了一百册毛边钤印本………………

 

海角红楼——梅节红学文存

编著者:梅节

定价:39.80

ISBN9787501348985

出版时间:2013-08

规格:平装,32开,415

 

    《海角红楼》为著名红学家、《金瓶梅》研究专家梅节的红学研究论文集。全书整体体现了梅节自成系统的红学思想,其中一些论文也有对红学界的一些不良风气的批判,是学术底蕴深厚的著作。全书的字里行间也体现了老一辈学者扎实的国学功底与凛然的学术风骨。

 

 

目录:

曹雪芹佚著《廢藝齋集稿》質疑   

 

曹雪芹畫像考信 

 

不要隨便給曹雪芹拉關係 

 

    ——答宋謀瑒先生的《質疑》

 

曹雪芹與皇八子 

 

“曹雪芹小像”之謎終於揭開

 

    ——談新發現的《幽篁圖》部份題詠詩

 

梅節補記   

 

圍繞《紅樓夢》著作權的新爭論   

 

    ——兼評戴不凡《揭開〈紅樓夢〉作者之謎》

 

曹雪芹“佚詩”的真偽问题   

 

關於曹雪芹“佚詩”真相 

 

    ——兼答吳世昌先生的《論曹雪芹佚詩,辟辨“僞”謬論》

 

答吳世昌先生   

 

史湘雲結局探索 

 

析“鳳姐點戲,脂硯執筆”   

 

説“龍門紅學” 

 

    ——關於現代紅學的斷想

 

曹雪芹卒年新考 

 

論己卯本《石頭記》 

 

論《紅樓夢》的版本系統 

 

《红楼梦》成書過程考   

 

评劉廣定先生《〈紅樓夢〉鈔本鈔成年代考》

 

    ——兼談《紅樓夢》版本研究中的諱字問題

 

也談靖本   

 

曹雪芹、脂硯齋關係發微 

 

謝了,土默熱紅學! 

 

草根,不應是草包! 

 

——評鄧遂夫《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

 

顧隨的贊詞与周汝昌的功底   

 

周汝昌、胡適“師友交誼”抉隱   

 

——以甲戌本的借閱、錄副和歸還為中心

 

 

 

附錄一?我讀《紅樓夢》  

 

附錄二?吳組緗先生誕生一百周年感言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民国旧体诗词期刊三种》(全九册)出版

$
0
0

民国旧体诗词期刊三种(全九册)

编著者:南江涛选编

定价:5400.00

ISBN9787501350544

出版时间:2013-06

规格:精装,16开,5500

所属类别:民国文献 - 民国文献资料丛编



 

本书收入民国时期以刊发旧体诗词为主的刊物三种:《诗经》(共六期)、《民族诗坛》(共二十九辑)、《雅言》(共四十四期)。其中多为当时诗词名家之作,是研究现代旧体诗词和相关刊物的重要资料。这三种期刊是均由相应诗社编辑,可以视作“清末民国诗词结社文献”系列的一种。因为都较有特点,先行汇集影印,希望对现代文学界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目录:

總目録

 

第一册

 

詩經  第一卷第一—六期…………………………………………………………………………1

 

民族詩壇  第一卷第一—四輯…………………………………………………………………225

 

 

 

第二册

 

民族詩壇  第一卷第五輯—第二卷第五輯………………………………………………………1

 

 

 

第三册

 

民族詩壇  第二卷第六輯—第三卷第五輯………………………………………………………1

 

 

 

第四册

 

民族詩壇  第三卷第六輯—第四卷第六輯………………………………………………………1

 

 

 

第五册

 

民族詩壇  第五卷第一—五輯……………………………………………………………………1

 

雅言  庚辰卷一—卷五…………………………………………………………………………225

 

 

 

第六册

 

雅言  庚辰卷六—辛巳卷二………………………………………………………………………1

 

 

 

第七册

 

雅言  辛巳卷三—卷十二…………………………………………………………………………1

 

 

 

第八册

 

雅言  壬午卷一—癸未卷三………………………………………………………………………1

 

 

 

第九册

 

雅言  癸未卷四——甲申卷二……………………………………………………………………1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民国旧体诗词期刊三种》出版说明

$
0
0
爲了方便學界對民國時期舊體詩詞和相關期刊的研究,我們選了以刊發舊體詩詞爲主並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期刊三種:《詩經》《民族詩壇》和《雅言》。下面依次作簡單介紹。

一、《詩經》
上海大夏詩社編輯,封面題字爲馬公愚集《尹宙碑》,創刊於一九三五年二月,至一九三六年四月共出版六期。大夏詩社是上海大夏大學的社團組織,由在校學生锺朗華發起創建,成立於一九三四年,《大夏週報》有相關的報導。主編鍾朗華(1909—2006),四川自貢人。抗戰時在五戰區孫震部任少將文職。抗戰勝利後返鄉從事教育工作,後於蜀光中學退休。民革黨員,自貢市政協原文史委委員。自貢市詩詞學會顧問。著有《己生詩草》《泡沫存稿》等。
《詩經》雜誌每期的《編後》,簡單記録了詩社和社刊的基本情況。鍾朗華發起詩社,“原想集合幾個興趣相近的朋友課餘時互相研究”。刊物依靠“募股”的辦法集資出版,認股者包括詩社中的學生,還有一些師長。在辦到第三四期合刊時,大夏詩社宣告解散,但刊物仍繼續刊行。詩社裏比較熱心的有李懲驕、王廷熙、袁愈荽、劉策華等大夏大學的學生。在創刊號的《編後》,編者認爲,把新詩舊詩截然對立起來,並將新詩歸爲進步,把舊詩歸爲落後的做法存在偏見。他認爲,“詩本是生的靈動,靈的叫喊,真情流露的結晶品”,祗要用適當的章句,自然的音韻,豐富的情感,自然寫出,則無論白話文言詩,都是完美的詩。編者由此宣稱《詩經》要“捉住現實,歌唱新的意識”,力圖在“高深過於高深,通俗過於通俗”之中,“找出一條生路”,“無論是深奧的文言,通俗的白話,紳士們的吟詠,販夫走卒的歌唱,都願意虛心地去研究。”《詩經》雖然聲稱爲雙月刊,但並不是每期都能按時出版。
雜誌大致分爲文言詩、白話詩、詞曲、歌謠、譯詩幾個欄目,其中文言詩和詞曲每期占三分之二左右的版面,白話詩占六分之一左右的版面,譯詩和歌謠很少。比較特殊的第二期,將白話詩排在了最前面。文言詩詞曲多唱和之作;白話詩與歌謠則關注時局,關注下層民衆的生活,關注女子和兒童的命運問題;譯詩僅寥寥數篇,且並非每一期都有。從作者來看,除了社內師生,還有陳衍、趙熙、陳柱尊、黃侃、林思進、柳亞子、馬公愚、王蘧常、夏敬觀、龍榆生、江亢虎、冰心、田間、李劼人等等,可謂陣容強大。

二、《民族詩壇》
盧冀野主編,一九三八年五月創刊於武漢,獨立出版社印行。創刊號出版以後,每月一册,到十月第六册爲第一卷。此後仍然是六册爲一卷,到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共出版五卷二十九册,終告停刊。第一卷第五輯以前在武漢發行,一九三八年十月以改爲重慶發行。雜誌的支撐性人物是主編盧前。盧前(1905—1950),字冀野,江蘇人。他是一位在詞曲方面成績斐然的學者。先後任教於金陵大學、成都大學、河南大學、中山大學、上海暨南大學等。
《民族詩壇》每期都將有關舊體詩的論文,或者隨筆放在卷頭,然後按詩(絕句,律詩等舊體詩)、詞、散曲、新體詩(現代詩)的順序刊登作品。以作者來看,出現頻率較高的有江絜生、李元鼎、李仙根、林庚白、盧冀野、錢少華、王陸一、許崇灝、于右任、易君左等,這些人顯然是該刊的核心作者。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個雜誌是以于右任爲中心,以與于右任有關聯的文化人、政客爲主體的人群發表舊體詩的陣地。
《民族詩壇》的宗旨是“以韻體文字發揚民族精神激起抗戰之情緒”,故而作品多以控訴日本侵略,表達國土遭受蹂躪的憤怒、憎恨、厭惡、悲哀之情爲題目。那麼,于右任等國民黨文人集結於《民族詩壇》,以舊體詩爲武器參與抗戰的歷史事實,顯然應該在抗戰文學史上佔據應有的位置。

三、《雅言》
餘園詩社編,一九四〇年一月創刊於北京,綫裝本。這是北京淪陷時由日本人和偽政府官員辦的一份文言雜誌,以刊發舊體詩詞爲主,也有序、跋、考據、遊記、藏書題記等。《雅言》之得名,“洙泗之教,詩與書禮,並屬雅言,而詩爲稱首,故以雅言標目。”
北京餘園詩社的地址在傅增湘的藏園,即西城的石老娘胡同七號。《雅言》雜誌社以傅增湘爲社長,贊助雜誌出版的是汪偽政權的要人,如周作人等。翻看雜誌,可知一位中國名字叫王嘉亨的日本人負責其具體編輯工作,而瞿兌之、郭則澐等也參與其中。然而,雜誌本身刊登的內容,主要是詩人唱和及對舊文獻的保存,並無明顯的政治傾向。對中國近代詩壇來說,所存史料相當豐富,傅增湘著名的“藏園群書題記”,也多由此刊發,值得細細品味;而傅增湘的此段歷史,也異常複雜,需要深入研究。
《雅言》的作者多是晚清的遺老遺少,主要撰稿者爲余園詩社成員,其中傅增湘、王揖唐、胡先骕、梁鴻志、張伯駒、夏仁虎等人的作品較多。如果單純以雜誌的背景是偽政府而言,對其作者的評價容易產生問題,如啟功、黃賓虹、王季烈、謝國楨、冒廣生、葉公綽、劉盼遂、劉承幹、盧弼等,也爲其撰稿,如何認識這種行爲,必須考慮到當時歷史的複雜性,不可簡單下結論。
刊物每月一期,偶有合刊。至一九四四年改爲季刊,出版兩期後停刊。前後延續四年多,共出版了四十四期。現在各地圖書館收藏均不齊全,想見到一套完整的,非常困難。此次是以國家圖書館和清華大學圖書館所藏配補,方得完璧。

這三種期刊是均由相應詩社編輯,可以視作“清末民國詩詞結社文獻”系列的一種。因爲都較有特點,先行彙集影印,希望對現代文學界的研究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此類刊物尚多,續編工作,有待來日。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二〇一二年五月 (草稿)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我的博客今天3岁191天了,我领取了精英博主徽章

大陆古籍图书缘何受香港读者青睐

$
0
0

    南江涛  廖生训

    7月17日~23日,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第24届香港书展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此次书展主题为“从香港阅读世界——阅读,令世界美好”,吸引了560多家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以及多达98万人次的入场参观者,可谓今年文化出版界的一大盛事。
  据调查,今年参观者的平均图书消费数额也有较大幅度提高。来自香港贸易发展局官方调查数据显示,此次最受读者欢迎的图书品种与往年基本一致,依次为小说、文学、旅游、漫画及儿童读物。笔者较为关注古籍图书的销售状况,也曾热销态势。
  这次书展,除了香港当地的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商务印书馆等出版社,还有来自大陆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凤凰出版社等数家古籍专业出版社,以及台湾地区的相关出版机构。古籍图书是一个小众的专业出版范畴,除少数知名度很高的普及性古籍读物外,主要涉及的是对古籍原典的影印、点校、注释和阐发,这决定着它的读者群体比较狭窄,人数也比较少。从本次书展现场观察,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出版社带去的古籍整理图书比较少,主要品种是迎合大多数读者的读物,只有很少的历史、哲学等解读或研究性著作。相反,大陆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和凤凰出版社等专业古籍出版社将各自的古籍新书悉数运去,一方面展示了大陆近年来古籍出版成果,另一方面也取得了较为客观的销售收益,为香港地区的古籍阅读“小众”带来了一场传统文化盛宴。这些古籍销售情况较好,源于香港地区与大陆的文化基因同根同源,传统文化在这里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和专业的研究机构、人员。具体而言,其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港台地区的古籍整理图书定价较高,且基本没有打折的情况,而大陆出版社的古籍点校本、注释本定价比较低,有很大的优势。从阅读习惯讲,专业的古籍整理类图书基本上采用传统的繁体字、竖排版,大陆和港台地区基本一致,不存在任何障碍。而近年来随着国家资助的不断加大,大陆的古籍点校、注释和研究都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这就为古籍整理出版提供了雄厚的学术基础。与此相反,港台地区的古籍图书出版略显颓势,品种不多,且定价较高,出版社为生计谋,略显无可奈何。
  其二,大陆古籍图书在香港重点书店的上架率不高。来中国大陆参展团购买图书的读者,很多都是带着书目来的。他们通过报纸、网络知道了自己关注图书的出版信息,却不易购买,所以只好等到书展时集中购买。这个现象提醒我们古籍社同行,需要进一步加强与香港当地知名书店的合作,把香港学者和科研人员需要的古籍新书及时送到他们的视线内,这样一来,既可以更好更便捷地服务于香港专业读者,也可以拓展古籍图书的销售渠道,可以说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其三,大陆古籍整理图书质量不断提高,得到了相关读者的高度认可。
  首先,排印本古籍重视整理的质量,基本是一线学者负责点校或注释,经过反复打磨,再转化成出版成果。这些书的前言、注释、索引无不饱含着整理者的智慧与辛劳,代表着学界最新的学术观点,能够给读者以指导和启迪。比如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选择性地出版我国先秦以来较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学作品,以诗文别集为主,少数著名的总集及影响较大的戏曲、小说也酌量收入。这套书是该社出版时间较长、学术含量较高、体现其精品图书特色的一套大型丛书,也是体现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成就的一个标志性项目。香港的一些学者,同样关注并追踪这套书的出版情况。再如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文津文库》,主要辑录清末和民国时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书目版本类经典著作,兼选新中国成立后点校、整理的历代重要论著。近年,随传统文化研究热潮的到来,清末以来的各类论著有不少得以重新刊布。但是没有或者较少重刊重印、读者需要而不便查找的也所在不少。该社将其中重要的辑为文库,重新录排、整理,精审精校,统一装帧,陆续出版。分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书目版本各类,主题颜色分别为绿、黄、蓝、绛四色,以使读者一目了然。在本次展会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所带的《余嘉锡古籍论丛》《校雠学》《(增订本)晏子春秋集释》《商周史料考证》等近十种图书,都有不少复本,在前两天就销售一空。
  其次,影印本古籍从底本到纸张,从拍照到印制,都是一丝不苟,质量有很大的提高。例如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中华再造善本》,自出版以来,被学界誉为“下真迹一等”,颇受读者青睐。在这次书展中,该社携带了该丛书品种近20个,码洋一万多元,开展3天,即全部售完。一些读者打开典雅的函套,抚摸着柔白的宣纸,细细品味着墨香,赞不绝口。凤凰出版社带来的一些装帧豪华的线装书,也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香港书展中,由香港城市大学互动视觉及体现应用研究室(ALIVE)、敦煌研究院及香港敦煌之友联合制作,新鸿基地产全力支持的“人间净土——走进敦煌莫高窟”3D展览,参观者超过万人,令更多人从崭新角度认识和欣赏绝妙的敦煌文化。由此可见,对传统文化关注和热爱的群体在不断扩大。故而,如何用新媒体、新手段来阐释传统文化、出版古籍整理图书?也必将成为古籍专业出版社同行思考的题目。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教育季报》(Educational Review, 1907-1938)出版

$
0
0

教育季报(Educational Review, 1907-1938)(全二十四册)
编著者:中国教育会 编
定价:12800.00
ISBN:9787501351244
出版时间:2013-08
规格:精装,16开

 

    《教育杂志》(Educational Review,1907-1938)1907年由中国教育会(The China Christian Educational Association)创刊于上海,详细记录了20世纪上半叶教会在中国兴办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从语法学校到大学、医学院,乃至妇女教育、成人教育,等等,从中可以看出西方教育对中国的影响等,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浙江省古籍普查手册》出版

$
0
0

浙江省古籍普查手册
编著者: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
定价:196.00
ISBN:9787501350742
出版时间:2013-07
规格:平装,16,320页

    本书按照《浙江省古籍普查工作实施办法》的要求,参考《中华古籍总目编目规则》等文献,将《全国古籍普查登记手册》、《古籍普查培训讲义(试用本)》、《“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基本项目与扩展项目说明》、《古籍定级标准》、《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等规定的如客观著录、文字规范等普查原则,进行了细化、规范化,增加实践的案例。对现实存在的多种古籍信息著录方法作了明确统一的规定,避免矛盾。本书尽可能在每个知识点配图说明,是通俗易懂、操作性强、内容全面的工具书。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浙江省古籍普查概述(1)

第二章  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功能及使用简介(33)

第三章  古籍普查著录细则(52)

第四章  古籍定级(177)

第五章  古籍定损(182)

第六章  古籍普查书影著录(194)

第七章  古籍普查数据审核(222)

附录(227)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民国时期司法统计资料汇编》(全二十二册)出版

$
0
0

民国时期司法统计资料汇编(全二十二册)
编著者:田奇、汤红霞选编
定价:13000.00
ISBN:9787501350629
出版时间:2013-06
规格:精装,16,15000页
丛 书 名:民国文协资料丛编

   本书收录了民国时期司法统计资料二十六种,分四部分。一、中华民国刑事统计年报九种;二、中华民国民事统计年报五种;三、民国年度司法统计年报七种;四、地方司法统计。其中前三部分为民国政府司法部和司法行政部编纂,第四部分为地方司法部门编纂。

   民国司法统计对于反映民国时期司法实践状况,直至以此作为切入点而研究民国时期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而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目录:
第一册 中華民國三年第一次刑事統计年報

 中華民國五年第三次刑事統計年報

第二冊 中華民國五年第三次刑事統計年報

 中華民國六年第四次刑事統計年報

第三冊 中華民國六年第四次刑事統計年報

 中華民國七年第五次刑事統計年報

第四冊 中華民國八年第六次刑事統計年報

 中華民國九年第七次刑事統計年報

第五冊 中華民國九年第七次刑事統計年報

 中華民國十年第八次刑事統計年報

第六冊 中華民國十年第八次刑事統計年報

 中華民國十一年第九次刑事統計年報

第七冊 中華民國十二年第十次刑事統計年報

第八冊 中華民國五年第三次民事統計年報

 中華民國六年第四次民事統計年報

第九冊 中華民國六年第四次民事統計年報

 中華民國七年第五次民事統計年報

 中華民國九年第七次民事統計年報

第十册 中華民國九年第七次民事統計年報

 中華民國十年第八次民事統計年報

第十一冊 民國十九年度司法統計

第十二冊 民國十九年度司法統計

 

第十三冊 民國十九年度司法統計

第十四冊 民國二十年度司法統計

第十五冊 民國二十一年度司法統計

第十六冊 民國二十一年度司法統計

 民國二十三年度司法統計

第十七冊 民國二十三年度司法統計

 民國二十五年度司法統計(上册)

第十八册 民國二十五年度司法統計(上册)

 民國二十五年度司法統計(下册)

第十九册 民國二十五年度司法統計(下册)

 民國二十六七八年度司法統計

第二十册 山西省第二次政治統計司法之部民國八年分

 山西省第四次政治統計司法之部民國十年分

第二十一册 山西省第四次政治統計司法之部民國十年分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度廣西司法統計

第二十二册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度廣西司法統計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度廣西司法統計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转载:不阅读的中国人

$
0
0

不阅读的中国人

孟莎美

    我坐在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蹑手蹑脚地起身去卫生间。座位离那里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吃惊地发现,我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

    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le、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中国乘客中也有阅读和工作的,但不太多,大部分人要么在穿梭购物,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

    中国是一个有着全世界最悠久阅读传统的国家,但现在的中国人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一次我和一位法国朋友一起在虹桥火车站候车,这位第一次来中国的朋友突然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没有人看书?”

    我一看,确实如此。人们都在打电话(大声谈话),不打电话就低头发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或喧嚣地忙碌,或孤独地忙碌,唯独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在欧洲,火车的速度也许已经没有中国快,火车站的现代化程度也许不再领先,但大部分人还是在阅读中度过等待的时间,即使打电话也是轻声细语的,生怕吵到了身边正宁静地阅读着的乘客。

    当然,我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不阅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但微博和微信太过于流行也让我担心,它们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会使用网络语言的下一代?

真正的阅读是指,你忘记周围的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它是一段段无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体验,不是那些碎片式的讯息和夸张的视频可以取代的。

    当然,网络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只是中国才有。但有阅读习惯的人在中国庞大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低的。

    我其实更想说的是,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生活总是让人疲倦,我们都需要有短暂的“关机”时间,让自己只与自己相处,阅读、写作、发呆、狂想,把灵魂解放出来,再整理好,重新放回心里。

    或许我们对于一个经济正在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不应过分苛责,过于忙碌是压力所迫,并不是一种过错。但我只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

    宁可慢一点,松一些……(作者为印度工程师,现居上海)

 

来源:光明日报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薄松年:《原版刷印武强年画》出版序言

$
0
0
中国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宫廷、文人和民间三大体系,各自作出辉煌的建树。在民间绘画中,年画是主要的品类之一。追溯其历史可至先秦两汉,早期仅是在门上绘辟邪驱鬼之神像,藉以祈求新岁平安,随着年节风俗和物质文化水平的发展其内容与形式亦与时俱进,宋代以后和雕版印刷结合,加速了其普及,除印制神像还发展出内容吉祥的节令画。明代彩色套印技术趋向成熟,提高了年画印制水平,也催生出众多的木版年画的雕印中心,至清代中叶出现极为繁盛的局面。中国农历新年是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时家家离不开年画,年画制作在全国遍地开花,并展示出各自的风格特色,反映着群众的思想愿望和审美情趣,凝结着群众的智慧才能,独特而新颖的艺术创造和刚健清新的风韵在民族绘画中独具一格。
在繁花似锦的木版年画艺术园地中,武强年画以淳朴清新的艺术风格、富有乡土特色的形式品种和贴近百姓生活的题材内容而别具一格。武强处于冀中地区,这里的人民在广袤的土地上世代耕种,悠久的历史文化根基也使此地产生和发展了绚丽的民间年画,在明末清初之际已具相当规模,形成了以武强南关为中心包括周围四十多个村庄中几乎众多农家皆从事年画印制的盛大阵容。其作品多数出自农村画师的手笔,因而更富有浓郁的乡土色彩,成为情味浓郁淳厚的民间艺术。
武强年画含有深厚的民俗内涵。门神的品种中既有将军及天官的样式,又有天仙、童子等活泼喜庆的形象,其中秦琼、敬德门神大胆地运用夸张的手法及戏曲化造型,挥鞭执锏威武吉庆的形象深为画界行家赞许,具有经典意义。其喜庆的童子门画,运用象征寓意手法,活泼多样,供春节祭拜的神马中亦有不少富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在明清地方戏勃兴的背景下,戏曲题材在武强年画中占有突出地位,多取自河北梆子及京剧中的剧目,也有些是民间曲艺说唱的内容。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因而武强戏曲年画多表现金戈铁马行侠仗义歌颂忠烈报国扶危济困的事迹,寄寓着人们对忠奸美丑的判断,对人们精神品德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有些剧目早已失传,因而有的作品为戏曲史的研究留下珍贵的形象资料。
清代末年政治腐败,列强入侵加重了民族危机,武强年画突破了歌颂太平盛世的局限,发展出时事新闻和讽刺题材,反映了民众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强烈关注和对黑暗腐朽势力的憎恶,其中如《女子学堂》、《杠箱官》、《尖头告状》等在中国年画史和漫画史中皆具有重要地位。
雕版印刷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版画艺术亦随之产生。古典版画唐宋时多刻印宗教经卷的佛像,元明以后在小说戏曲书籍插图上展示出极高的水平,清代版画的辉煌集中反映在木版年画方面。武强县具有庞大的雕版工队伍,从现存的一些优秀作品中(如四联式《七侠五义》)显示出非凡的技艺水平。这些雕版艺人还外出谋生售艺,清代有些杨柳青年画就出自武强刻工雕制,从而也造成两地年画艺术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更为难得的是在近百年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印刷技术的冲击,全国的木版年画皆处于衰微的境地,但武强年画却仍保持着一定的生命力,至20世纪50年代仍得到沿袭,并且在农村中还保持着销行市场。“十年动乱”期间,全国其他地区的年画雕版多数遭到抄砸焚毁的命运,而武强年画的不少雕版却被民众精心地秘藏保护起来,其中有些是价值很高的清代古版。拨乱反正以后,当地政府极重视地方民间文化,刻意加以汇集整理,成立了年画博物馆,使这一难得的遗产得以保存,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由于社会的转型和生活面貌的变化,民间年画在人们生活中逐渐淡出,成为需加以抢救和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其文化价值也更鲜明地彰显出来,在美术史、民俗学、社会学等领域均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历史的研究中也成为难得的形象资料。鉴于武强年画博物馆收藏年画雕版的重要价值,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与武强年画博物馆联手合作,将所藏雕版中的精品加以刷印,供给艺术界和学术界鉴赏研究,必会增进对民间美术和年画的文化价值的深层了解,为当今美术创作提供可贵的借鉴,这批资料将走出地方,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我对这一盛举致以衷心的祝贺,并草草写出我的一点感想,是为序。
庚寅新春薄松年写于中央美术学院东城宿舍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王玉鹏:武强年画简介

$
0
0
一、武强年画发展概况
武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年画产地之一。武强年画,因产地在河北的武强县而得名,历史悠久,驰誉中外。在长期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和艺术风格,深受广大人民所喜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经数次水火刀兵磨难而不衰不灭,不愧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考察武强年画博物馆时挥笔题词:“应说年画百家好,自是武强天下雄。”
武强历史上曾属深州,《深州风土记》载:“武强地瘠人贫,物力稍绌,民往往画古今人物,刻版集印五色纸,入市鬻售,悦妇孺。其事至鄙浅,然颇行远……”由于武强年画是在农耕社会土生土长的一种民间艺术,被历代官方视为“粗俗”、“鄙浅”之品,故被排除在艺术史册之外;又因她是一年一度的节俗时令装饰品,制作上以价格低廉的毛头纸为主,农家买去张贴在房舍墙壁或门窗、粮囤、炕围等处,大都是一年一换,很少有人保存或使用多年,因而很难找出其准确的历史起源。但从武强年画博物馆抢救、收藏的大量武强民间年画古版、资料考证以及文化考古和国内美术界专家论证,武强年画历史可上溯到宋元时期。
武强年画博物馆现收藏一件《盘古至今历代帝王全图》年画,从画面与标题对照分析,全图最后一位皇帝造像到元太祖铁木真(1206 — 1227在位)为止,因此,标题的“至今”即元太祖年间,以此推断,其祖版应绘制于元代初年。
据武强县南关范氏族谱记载,武强年画真正形成规模生产当是明代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大批移民到武强,其中有在山西“经画务”的范应龙后代。他们到武强后与当地艺人协作,大力发展以神马、对联为主的画业,有力地促进了武强年画艺术的提高。许多画业作坊还先后聚集到武强县城内营业,取长补短,相互影响,使武强年画逐步走向规模发展。
至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1662— 1820),武强画业进入鼎盛时期。县内年画作坊星罗棋布,全国各地还设有180多处年画印刷点和批发庄,年印刷量达一亿对开印张,畅销国内18个省份。民间歌谣:“山东六府半边天,比不上四川半个川。都说天津人马厚,不如武强一南关。一天唱了千台戏,找不到戏台在哪边。”形象地描绘出武强画业当时的繁荣景象。
到晚清、民国,直至1937年七七事变,武强年画一直是誉满民间,兴旺发达。除县城南关画业一条街有字号可考的画店144家外,还有60多个村庄开办有年画作坊,并产生了县城最著名的宁泰、泰兴、天玉和、万兴恒四大家和农村祥顺、德隆、东大兴、大复兴等八大家有影响的画店,年画也形成了适合民间欣赏习俗的多种表现形式。
日寇侵华,烧杀抢掠,武强年画遭受灭顶之灾,许多珍贵画版毁于一炬,众多画业作坊相继倒闭。然而,作为冀中革命老区的武强,此时却又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迎来了国内其他年画产地不曾有过的一次历史机遇,实为年画美术史上的一次新创举。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美术系及北平、天津的进步画家响应毛泽东主席关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号召,积极奔赴革命老区武强,与武强年画艺人结合,成立了“冀中年画研究社”,后来冀南木刻团的画家也到冀中与其汇合,形成新木刻与民间传统艺术结合的一支劲旅。江丰、古元、彦涵、王朝闻、罗工柳、阎素、吴劳等一大批艺术家,深入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在继承民间年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同民间年画艺人郝云甫、陈文柱、张福旺、韩万年、肖福荣、李长江、任大黑、吴敏正、贾文栋、郭海、李印德等紧密结合,创作了多种反映时代生活的优秀作品。1938年秋,阎素借用武强年画套印方法制作的《打日本打汉奸》抗战门画,颇得群众赞赏。随之,以年画大红大绿、吉祥喜庆特点创作的《抗日光荣》、《立功喜报》等作品,也成为许多乡村政府带领群众向军烈属赠送的新年慰问品。这些作品有力地鼓舞了军民斗争士气,对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爱国救国、抗战杀敌,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此后,相继创作的《打日本救中国》、《保卫边区》、《开展民兵爆破运动》、《兄妹开荒》、《夫妻识字》、《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保卫我们的好日子》等一大批新年画,经过战火洗礼得到升华,把严肃的革命主题与传统年画的娱乐性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把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融为一体,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画面,生动地反映了边区军民如火如荼的对敌斗争、政治生活以及大生产、学文化、参军支前、土地改革等运动,对于团结人民、教育人民、鼓舞人民、取夺革命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据记载,仅1946年10月到12月20日,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在战火纷飞和年画物资十分匮乏的条件下,仍刻印发行了新木版年画38万份,其中郝云甫的《逼上梁山》单幅画4978张,郝云甫、姜燕合作的《白毛女》灯方年画10978张,古元的《夫妻识字》单幅画3200张。1947年,周扬在晋察冀边区文艺座谈会上说:“去冬美术工作者与武强民间画业合作,创作了11种年画,销售近40万份,这可以说是美术运动史上的创举。”
经过革命战争的锤炼,武强年画艺人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都有了新的飞跃,为建国后武强年画事业的蓬勃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1954年,全县有9个乡、17个村恢复了画业生产,注册画店35家,出版品种109个。1956年,县手工业联社把木版年画生产组和个体户组织起来,成立了“远大画业合作社”,后改为地方国营武强画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武强画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新局面。1980年9月,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了“武强年画社”,授予了独立出版权,进一步促进了武强年画正规化、规模化发展。1993年,武强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艺术之乡”。到2009年底,武强年画社共出版年画1280种,发行9800多万张,多次荣获河北省美术百花奖、名牌优质产品奖,并有《大戳锤门神》、《海峡两岸倍思亲》等百余幅年画作品获得国家和国际大奖。 2003年10月,武强年画被列入全国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年1月22日,国家邮政局成功发行了一套4枚武强年画特种邮票。
二、武强年画博物馆
自18世纪以来,由于外国的传教士、民俗学者、艺术研究人员对武强年画艺术的关注和青睐,武强年画木版及资料被国内外多个国家的博物馆、图书馆收藏。如英国大英博物馆、前苏联民族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博物馆、日本民艺馆、韩国嘉会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非遗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都数量不等地藏有武强年画的木版或年画资料,其中仅中国美术馆就藏有武强年画古版120余套。
1985年建立的武强年画博物馆占地251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平米。多年来,我馆下大力进行武强年画木版及资料的抢救征集和收藏保护,至今馆藏明清以来历代年画木版和珍贵资料1万余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近千件,是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为止最大的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民间尚有近百件清代年画木版存于武强画店后人家里,我馆正在积极联系征集入馆。
1992年,武强年画博物馆正式向社会开放,是国家重点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级旅游景点,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出版研究会所在地,中央美术学院等18所大专院校美术教育实习基地。
我馆所藏年画文物以木版和纸质资料为主,以丰富的题材、多样的形式展现了武强年画传承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的优秀传统民间艺术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被誉为“东方圣经图解”、“民间美术敦煌”。2010年六一国际儿童节,胡锦涛主席在中国科技馆亲手演示制作的《六子争头》木版年画就是我馆的藏品之一。
、武强年画艺术风格
“南桃(桃花坞)北柳(杨柳青)论画庄,庄家年画数武强……”产生于燕赵大地的武强年画,出自北方农民艺人之手,带有燕赵人民粗犷豪放的风格特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经历代艺人的发展创作,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题材广泛  从天到地,从古至今,从幻想到现实,武强年画题材丰富多彩,有神像、戏出、节俗年画、农事耕作、风趣幽默、娱乐百戏、历史典故、新闻时事、组字画谜、智力游戏、山水、人物、动物、花卉、春宫图等,品类繁多,洋洋大观。
形式多样  适应各地人们不同的风俗习惯、房间布局,武强年画分门别类“量体裁衣”,创造出门画、中堂、对联、条屏、贡笺、窗画、灶画、月光、炕围、桌围、云子、开条、斗方、灯方、扇面、绣样儿、张搭、册页、西洋镜、博戏图等共计30余种,有讲究地张贴或应用于不同部位,满足了广大人民美化生活环境、寄托民俗愿望的多种需求。
构图饱满  构图饱满首先是适应木版印制工艺的要求。因为木版年画全靠手工印刷,画版上若有大片空间,便会塌纸沾污画面,因此,艺人总是尽量把画稿画得圆圆满满,几无空闲,在无法补起的空间上,也是添加一些与主题相关、象征吉祥、发财之类的图案。或者在大片空地上加刻独立的“垫版符号”,这种丰满的画面有助于造成一种充实感,一种热闹气氛,也表达出人们希望生活圆圆满满的美好愿望。
造型夸张  武强年画在人物造型上大都是五短身材,夸张的头部重点表现眼睛,目语心声。注重表现不同人物的品格和气质,讲究“武将要威风煞气,文官要舒展大气,美女要窈窕秀气,童子要活泼稚气”。艺人笔下的动物更是大胆夸张头部的刻绘,有“十斤狮子九斤头”之说。
线条粗犷  武强年画在绘稿上用线简练,线刻大刀阔斧,粗犷奔放,挺拔疏落,高度概括,以阳刻为主,兼施阴刻,运用黑白对比的手法,发挥刀味木趣的效果,呈现出古朴稚拙的艺术风格。也有一些作品阴阳结合、刚柔并济,以粗犷有力的线条区分大的轮廓结构,以委婉顿挫的线条勾勒细部装饰,通篇看去整体感强,既大气磅礴又精致细腻。
色调鲜明  武强年画印刷以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为基调,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通常神品为红、黄、蓝三套色,戏出、花卉类则增加一个品红。因黄、蓝重叠可压出绿,黄和粉红重叠可压出桔红,粉红与蓝重叠可压出紫,这样,三套色版可印出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四套色版可印出红、粉、黄、蓝、绿、桔、紫七种颜色,收到丰富的色彩效果。
吉祥寓意  武强年画常以谐音、喻义、象征等艺术手法装饰画面,即选定世俗认同的吉祥物为代表,表现人民大众祈福求祥的美好愿望。如喜鹊、梅花寓意“喜上眉梢”,莲花、鲤鱼寓意“连年有余”,牡丹、花瓶寓意“平安富贵”等等。
图文并茂 武强年画许多作品都配有简明诗词,语言朴素,通俗易懂,装饰画面,突出主题。题词多用四言、五言、七言或十言(三三四排列)句,读来朗朗上口,饶有韵味。寓教于乐,于乡土特色中透露出文雅情趣。
四、武强年画制作工艺
武强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是在传承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的的基础上发展了彩色套印技术,其刻版、印刷及装裱全部为手工操作。其中刻版是以本地生长的杜木或梨木为板材,打磨光净把画样反贴上面,按轮廓刻线,依次刻出线板和各色套版,然后作为模具用于年画印刷。
武强年画的刷印是水色套印,即将水色涂于木板,然后在纸上刷印,所以又叫木版水印年画。
早期武强年画使用的是从本地生长的树木花卉中提炼而成的植物颜料,如槐黄、石榴红、靛蓝等,这种颜料新鲜漂亮,透明度好,但缺点是时间长了会褪色。后来改用品色,这种化工颜料光鲜亮丽,但遇水会跑色,影响画面,不适合装裱。现在经常采用水粉色和国画色,这种颜料覆盖力强,凝重厚实,且耐久不褪,适宜长久保存。

    庚寅年五月写于武强年画博物馆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华西教会新闻》(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 1 ...

$
0
0

华西教会新闻(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 1899-1943(全三十二册)

编著者:(英)陶维新夫人等主编

定价:18000.00

ISBN9787501350681

出版时间:2013-08

规格:精装,16

 

    《华西教会新闻》(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是西南地区最早以英文出版的近代期刊,也是近代四川办报时间最长的报刊之一。它于18992月创刊,1943年底因经费困难被迫停刊,跨度长达45年。该刊旨在加强华西各教会传教士之间的联系,大量记载了当时教会,特别是华西的教会活动的状况,在中国新闻史、出版史、宗教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清代军机处随手登记档》(180册)出版

$
0
0

清代军机处随手登记档(180册)

编著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定价:85000.00

ISBN9787501350384

出版时间:2013-08

规格:精装,32133155

丛 书 名: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档案丛刊

 

    《清代軍機處隨手登記檔》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珍貴檔案,是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規劃出版的檔案叢刊系列之一,是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影印出版的可資清史研究的大型檔案文獻彙編。這裏謹就有關情况説明如下:

 

 

 

  一、清代軍機處檔案彌足珍貴。軍機處,始設於雍正年間,是清代輔佐皇帝的中樞機構,清人亦以“樞垣”或“樞廷”稱之。軍機處分設滿漢軍機大臣和軍機章京,職責主要是“掌書諭旨,綜軍國之要,以贊上治機務”(《欽定大清會典》卷三)。清朝皇帝通過軍機處將機密諭旨直接寄給文武重臣,稱為“廷寄”,中間不再經過內閣,對邦國大政的處理更無需議政王大臣會議决議。軍機處每日將經手的硃批奏摺等全部另録一份,以資歸檔存證。軍機處自雍正七年(一七二九)設立,到宣統三年(一九一一)撤銷,在這一百八十多年的時間裏,凡有關清王朝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重大事件的處理始末,無不記録在案。因此,軍機處檔案堪稱清廷軍政要務核心機密的總彙。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清代軍機處檔案,包括上諭檔、録副奏摺、檔簿、來文、照會、清册、電報、函札、奏表、奏稿、雜件、輿圖等,滿漢文兼有,其數量鉅大,且內容極其豐富。隨手登記檔即是軍機處檔簿之一。

 

 

 

  二、隨手登記檔是軍機處每日處理文檔的原始登記簿。清人震鈞《天咫偶聞》卷一,對軍機處隨手登記檔這樣描述:“樞廷事件,皆書於册, 標日隨手登記。元旦則裝訂新册,敬書‘太平無事’四字於册端。”清人梁章鉅《樞垣記略》卷二記載:“直(值)日章京將本日所接奏摺,所遞片、單, 所奉諭旨, 詳悉分載。硃批則全録, 諭旨及摺片則摘敘事由。有應發內閣者注‘交’字,應發兵部者注明馬遞及里數。以春夏二季為一册, 秋冬二季為一册, 謂之隨手。”軍機處隨手登記檔之設,始於乾隆元年(一七三六),止於宣統三年(一九一一),逐日登記,按年月裝訂成册。乾嘉時期,每半年訂為一册;道咸以後,中外交涉頻繁,諭旨、奏摺日多,故每季成册。就其內容而言,軍機處隨手登記檔以時間為綫索,登記了皇帝諭旨和大臣奏摺的梗概要點以及文書處理的結果。可以説,隨手登記檔不僅是清代軍機處每日處理諭旨、奏摺等各項事件的摘由總目和索引,可供後世查閲之用,同時也是清代乾隆朝以後樞要朝政的總彙,其所載內容本身即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特殊的檢索功用。

 

 

 

  三、軍機處隨手登記檔首次全面系統公佈。現存軍機處隨手登記檔相對而言比較系統完整。其中,除乾隆朝缺失十一年(乾隆五年、六年、八年、九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二十二年、五十九年),同治朝缺失九年(同治元年至同治九年)外,其他嘉慶、道光、咸豐、光緒、宣統五朝的隨手檔均係完整,總計五百餘册。這些隨手檔,既有正本與稿本之分,亦有重複本,實際所存原檔正本為二百一十册。為方便社會各界的查閲利用,二〇〇〇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與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合作,編纂出版了《乾隆朝軍機處隨手登記檔》。此次,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和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合作,傾力推出大型檔案文獻彙編《清代軍機處隨手登記檔》,作為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規劃出版的檔案叢刊系列之一,全面收録了從嘉慶元年(一七九六)到宣統三年(一九一一)一百餘年間的軍機處隨手登記檔。本書在甄選編纂過程中,剔除了重複的簿册,儘量選用字跡較為清晰的正本,没有正本的則用稿本替補。

 

 

 

  四、全書編排採用編年體例。軍機處隨手登記檔的原檔,乾嘉時期一年兩册,春夏兩季一册,秋冬兩季一册;道咸以後每季一册,一年共分春季檔、夏季檔、秋季檔、冬季檔四册。此次出版,在系統整理嘉慶至宣統六朝所存軍機處隨手登記檔的基礎上,打破原有分册界限,按照檔册的形成時間依次編排,成書總計一百八十册。關於軍機處隨手登記檔上原有的貼簽,分為大簽和小簽兩種情况,在正文編排過程中分别作了不同的處理。對於大簽,將有簽的兩個筒子葉都完整地予以保留,並且貼簽落下的葉面在前,貼簽掀起的葉面在後。對於小簽,主要集中在嘉慶朝,處理原則是把涉及貼簽的兩葉整合到一葉上,既確保不破壞原檔的完整性,又保持貼簽的原貌和位置。

 

 

 

  五、各册分别編製檢索目録。本書各册按朝年月日依次編排,在目録中對每日登記的諭旨、奏摺、奏片、清單等進行簡要的著録。著録原則為:其一,關於諭旨的著録。明發上諭的受諭者,注為“內閣”,著於當日最前,其他寄信諭旨的受諭者依次著録;當日若無明發上諭,則依次著録寄信諭旨的受諭者;同日同一受諭者,即使出現兩次以上,在目録中衹著録一次;一份諭旨中,受諭者在兩個之內(含兩個)的,一併著録;受諭者在兩個以上的,則衹著録第一個受諭者並加“等”字。其二,關於奏摺的著録。一份摺件中,具奏者在兩個之內(含兩個)的,一併著録;具奏者在兩個以上的,則衹著録第一個具奏者並加“等”字。其三,關於著録的間隔。目録中,各諭旨的受諭者或摺件的具奏者之間空一個字,以示為不同檔;同一文件中的兩個受諭者或兩個具奏者之間空四分之一個字,以示姓名的區分。其四,關於遵循原檔。原檔登記中衹記載其衙署或官職,無明確受諭者或具奏者姓名的,均依照原檔著録;原檔登記中衹記載受諭者或具奏者姓氏的,其名標以“□”;原檔所載的受諭者及具奏者姓名中出現同音不同字或疑似誤寫的,按原檔照録;目録中開列的朝年月日,即為原檔簿册所載的登記日期,登記當日即便没有諭旨或摺件記録(日期後一般標注“太平無事”等字樣),仍作為目録中的一條予以開列,但無實際著録內容;原檔簿册中未作記載的日期,目録中均不增補。

 

 

 

  六、該書影印出版以保持檔案原貌。全書使用檔案原件翻拍膠片進行影印,採用單欄排版。因原檔年代久遠,多有黴點污跡,以致影響到個别檔案內容的閲讀,凡此均經編者酌作修版。個别檔案原簿册有缺葉殘損或字跡模糊等情况,均沿其原貌。全書的圖像畫面,大體將原檔按照統一的比例進行了適當的縮小處理。對個别字跡過小、畫面模糊的檔案,進行了特殊技術處理,以確保整套書的品質。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和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合作推出的《清代軍機處隨手登記檔》,是對軍機處隨手檔全面系統地公佈,這批珍貴檔案的整理出版,為清史研究提供了一套翔實的史料彙編和檢索憑據,必將對清史研究起到推動作用。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本書在整理編纂中難免存在疏漏欠妥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全三百三十册)出版

$
0
0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全三百三十册)

编著者:北京大学图书馆 编

定价:300000.00

ISBN9787501344697

出版时间:2013-09

规格:精,16235210

丛 书 名:著名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



 

    出 版 說 明

 

全國各地圖書館中收藏著數量龐大的地方志,不少方志,讀者難得一見。已出版的方志叢書,如《中國地方志集成》、《中國方志叢刊》等,雖規模很大,但仍有大量的稀見方志未能為學界所用。我社自2005年始策劃出版的“著名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具有對稀見文獻進行搶救性保護的特殊意義:讓稀見方志化身千百,便於收藏流傳,以裨益讀者,嘉惠學林。

 

《北京大學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是我社“著名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圖書系列的第十五種,涵蓋北京大學圖書館藏稀見方志二百七十四種,其中孤本、稿本九十二種。含自宋至民國省、府、州、廳、縣志的刻本、稿本和抄本,包括價值較高的鄉土志,彌足珍貴。所收方志中,除個別刻本由於板片年深日久的磨損、斷裂造成字跡漫漶,個別稿、抄本字跡略嫌潦草之外,絕大多數書品較好。編册排序大致依《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録》,成書共計三百三十册。

 

本書所收方志依原樣影印出版。編輯過程中遇到的特殊情況,特作以下說明:

 

一、原書重複葉、裝訂順序錯亂的處理。

 

古書在裝訂過程中,往往會有葉子重複、顛倒等現象。將重複葉刪除,對較小範圍內的錯亂葉進行調整。若牽涉葉面較多,則保留原貌。如《[至正]金陵新志》卷十三人物志(上、下),依原書目録當順次爲世譜、列傳,但正文中列傳被世譜割裂,連帶還有其他個別錯亂情形。由於該卷葉數較多(按:共二百二十四葉),編輯依原書裝訂顺序,未做调整。

 

二、《[康熙]續灤志補》、《[康熙]灤志補》兩種書的處理。

 

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此二書是與《[萬曆]灤志》同裝一函,是該函中最後兩册。原書第一册包括世編四、灤志補,第二册包括列傳一、列傳二。然審原書編纂體例相關說明以及內文時間斷限等佐證,(清)侯紹岐修、(清)高士麟纂《[康熙]續灤志補》(康熙八年刻本)應當包括第一册世編四以及第二册之列傳一、列傳二;(清)馬如龍修、(清)高士麟纂《[康熙]灤志補》(康熙十八年刻本)則對應第一册灤志補。編輯同時查證了國家圖書館所藏同版本文獻,並向北京大學圖書館相關專家請教,達成一致意見後,最終将原書內容次序進行了如上調整。

 

三、爲便於讀者閱讀,每冊卷首置一細目,將各志的序跋、凡例、目録、纂修姓氏、卷次、志書類屬、跋等一一列出。如原書的序不止一個,衹列序。原書某一類志書分成若干卷,如有明確的二級子目,則一一列出,如“卷六藝文志 詩詞”、“卷六 藝文志 賦”等;如沒有二級子目,原書分藝文志一、藝文志二等,則依次列為藝文志一、藝文志二等。某些稿、抄本,原書無目録、編目較混亂者,則依內容将“人物”“選舉”“職官”等列出;如原書有目録、但與正文次序不同,則參酌原書目録與正文內容,將相關條目一一析出。極個別規模較小、且無法縷出條目者,目錄闕如。

 

“著名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是 “十一五”國家古籍整理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得到了相關部門領導的大力支持;北京大學圖書館领导極為重視這一項目,古籍部專家在本书編輯出版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此一并致謝。

 

                                

 

目录:

北京(6

 

1[永樂]順天府志二十卷(存卷七至十四)佚名纂淸光緒十二年江陰繆氏藝風堂抄永樂大典本

 

 

 

2[光緒]昌平志外志稿不分卷  ()麻兆慶纂修  清光緒稿本(朱墨批校) 

 

3[光緒]昌平志外志六卷  ()麻兆慶纂修  清光緒稿本(朱墨批校) 

 

4[乾隆]延慶衛志略  ()李士宣修(清)周碩勳纂  清抄本 

 

5[康熙]順義縣志五卷(清)黄成章修纂  清宣統二年樂善山房抄本 

 

6[康熙]良鄉縣志八卷

 

(清)楊嗣奇修(清)李維翰 見聖等纂 淸康熙三十九年刻本

 

上海(2

 

7[紹熙]雲間志三卷(宋)楊潛纂修  明抄本  LSB/165  -1

 

8[天啟]雲間志略二十四卷(明)何三畏纂修  明天啟四年刻本 

 

 

 

天津(1

 

9[康熙]寶坻縣志八卷(清)牛一象修 (清)范育蕃纂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河北(24

 

10[民國]直隸通志初稿(存導河篇上)賈思紱纂  民國稿本  SB/981.61/4434 未著錄 -1

 

11[萬曆]四鎮三關志十卷(存卷一至九) ()劉效祖纂  清李文田抄本

 

12[康熙]趙州志十卷(清)祝萬祉修 (清)閻永齡 (清)王懿纂  淸抄本

 

13[康熙]永平府志二十四卷首一卷(清)宋琬修 (清)張朝琮  (清)胡仁濟纂  淸康熙五十年刻本 

 

14[萬曆]盧龍塞略二十卷首一卷(缺卷五至七)(明)郭造卿(明)郭應寵纂修  明萬曆三十八年刻本

 

15[萬曆]灤志六卷(明)陳士元纂修 (明)周宇增修  明萬曆四十六年刻本

 

16[康熙]續灤志補不分卷(清)侯紹岐修  (清)高士麟纂  清康熙八年刻本 

 

17[康熙]灤志補不分卷(清)馬如龍修 (清)高士麟纂 清康熙十八年刻本

 

18[民國]文安縣志料四卷  文安縣政府編  民國抄本  

 

19[道光]安州志十九卷(清)彭定澤修 (清)俞湘纂  清道光稿本

 

20[民國]阜平縣志料不分卷李蔭棠纂修 民國二十一年阜平縣政府謄清稿本

 

21[民國]完縣新志九卷附文征二卷  彭作楨繤修  民國稿本 

 

22[萬曆]滄州志八卷(明)李夢熊修  (明)顧震宇等纂  抄本 

 

23[康熙]吳橋縣志十卷(清)任先覺修 (清)楊萃纂 淸康熙十二年刻本

 

24[康熙]重修任丘縣志四卷(清)劉日光修 (清)姚原溈修  淸康熙十九年刻本

 

25[民國]獻縣志二十卷首一卷  薛鳳鳴  李玉珍修  張鼎彝纂  民國稿本

 

26[康熙]景州志四卷(清)張一魁纂修  清抄本 

 

27[民國]武邑縣志料不分卷  民國抄本

 

28[康熙]邯鄲縣志十二卷(清)張慎發纂修 (清)汪會垣增補  清康熙十二年刻三十三年補刻本  

 

29[民國]曲周縣志料不分卷  民國抄本 

 

30[萬曆]順德府志四卷(明)王守誠修 (明)張延庭續修 明萬曆刻淸順治八年李盛枝補版重印本

 

31[崇祯]隆平縣志九卷(明)陈所学纂修  明崇祯二年刻清康熙增刻本 

 

32[萬曆]臨城縣志七卷(明)程鵬博修(明)喬壁星纂明萬曆二十五年刻本 

 

33[光緒]新河縣志十六卷(清)趙鴻鈞修 (清)沈家煥纂  清宣統元年補刻本

 

山西(11

 

34[康熙]馬邑縣志五卷(清)秦擴修 (清)霍燝纂  清嘉慶二十四年刻本 

 

35[康熙]榆次縣續志十四卷首一卷(清)劉星修 (清)王介石纂  清康熙二十三年刻本

 

36[光緒]和順縣志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陳守中等修  清光緒十一年刻本 

 

37[乾隆]平定州志十卷(清)陶易(清)姚學瑛修 (清)龔敬身(清)沈榮勳纂 淸乾隆三十四年刻本

 

38[天啟]文水縣志十卷(明)米世發修 (明)鄭宗周纂 明天啟五年刻本

 

39[民國]汾陽西陳家莊鄉土志四卷  劉天成纂修  民國十六年謄清稿本 

 

40[天啟]潞城縣志八卷(明)馮惟賢修 (明)王溥纂增修  民國二十九年北平燕京大學圖書館抄本

 

41[正德]平陽志(存卷十一至十二十五至十七 二十二) (明)閔槐纂修  明刻本 

 

42[康熙]臨汾縣志八卷(清)宮懋言纂修  淸康熙五十七年刻本 

 

43[雍正]大寧縣志八卷(清)杜瑾修 (清)劉源涑纂  抄本

 

44[康熙]解州志二十二卷首一卷(清)陳時修 (清)介孝璿纂 清康熙五十七年刻本 

 

 

 

內蒙古(1

 

45[民國]蒙古備志不分卷 吳廷燮纂  民國紅格抄本 

 

 

 

遼寧(2

 

46[光緒]遼中縣志十卷(清)韓寶濂纂修 清光緒抄本 

 

47[光緒]錦西廳鄉土志不分卷(清)于淩霄纂修  清末抄本  

 

 

 

吉林(4

 

48[民國]吉林省各縣略志不分卷  吉林省公署總務廳調查科纂修  民國吉林河南街鉛印本

 

49[民國]永吉縣志稿不分卷  徐鼐霖主編  民國永吉縣志總裁辦事處稿本 

 

50[光緒]昌圖府懷德縣鄉土志四卷(清)孫雲章纂  民國抄本  

 

51[民國]東豐縣志略六卷  謝桐森纂修 民國六年稿本

 

 

 

黑龍江(5

 

52[民國]黑龍江志稿六十二卷首一卷附大事紀四卷  萬福麟修 張伯英等纂 民國二十一年黑龍江志局稿本

 

53、黑龍江二十八章  中東鐵路局商業部編  湯爾和譯  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鉛印本

 

54、邊務采輯報告書  趙春芳纂  民國油印本 

 

55[民國]東寧縣志略  田征明纂修  抄本 

 

56、呼倫貝爾十八章  東省鐵路經濟調查局編  民國哈爾賓中國印刷局鉛印本 

 

 

 

陝西(22

 

57[熙甯]長安志二十卷圖三卷(宋)宋敏求纂修 (元)李好文繪圖 清抄本 

 

58[光緒]陝西西安府咸陽縣編輯鄉土志書一卷清光緒咸陽縣謄清稿本

 

59[光緒]鄠縣鄉土志三卷  淸光緒抄本 

 

60[康熙]醴泉縣志六卷首一卷(清)裘陳佩纂修  民國抄本 

 

61[光緒]朝邑縣鄉土志一卷(清)朱續馨纂  淸光緒抄本 

 

62、宰莘退食錄八卷 (清)錢萬選纂  淸抄校本

 

63[康熙]韓城縣續志八卷  ()康行僴修  民國傅壽昆等抄本

 

64[光緒]華州鄉土志一卷(清)褚成昌纂修  清光緒稿本

 

65[雍正]鳳翔縣志十卷 ()韓鏞纂修  抄本

 

66[乾隆]鳳翔志略三卷(清)劉組曾纂 清乾隆二十六年刻本

 

67[光緒]岐山縣鄉土志三卷  清光緒岐山縣謄清稿本 

 

68[雍正]郿縣志十卷首一卷(清)張素修(清)張執中等纂清雍正十一年刻本 

 

69[萬曆]延綏鎭志八卷(存卷一,三至五)(明)鄭汝璧修(明)涂宗浚修  明萬曆三十五年刻本 

 

70[民國]神木鄉土志四卷  民國抄本 

 

71[雍正]府穀縣志不分卷  民國傅壽昆等抄本 

 

72[光緒]陝西甘泉縣申齎卑縣鄉土志一卷  清光緒甘泉縣謄清稿本

 

73[光緒]宜川鄉土志一卷  清光緒抄本

 

74[光緒]中部縣鄉土志一卷  清光緒中部縣謄清稿本 

 

75[光緒]城固縣鄉土志一卷  清光緒城固縣謄清稿本 

 

76[萬曆]重修寧羌州志八卷(明)盧大謨等纂修 清據明萬曆二十五年刻本抄本 

 

77[光緒] 漢中府寧羌州齎呈鄉土志一卷(清)陳芑芬等輯  清光緒寧羌州謄清稿本 

 

78[光緒]陝西興安府紫陽縣鄉土志一卷  清光緒紫陽縣謄清稿本 

 

 

 

 

 

青海(1

 

79[民國]玉樹縣志稿十卷附錄不分卷  周希武纂修 民國抄本 

 

 

 

新疆(9

 

80、烏魯木齊事宜不分卷 (清)永保修 (清)達林(清)龍鐸纂 清抄本

 

81、伊犁事宜不分卷 (清)永保纂修  清抄本 

 

82、伊犁事略一卷  紅格抄本 

 

83、伊江集載一卷  清抄本 

 

84[乾隆]塔爾巴哈台事宜不分卷(清)永保纂修  清抄本

 

85[嘉慶]塔爾巴哈台事宜四卷(清)永保纂修 (清)興肇增補 清抄本 

 

86[道光]塔爾巴哈台事宜四卷(存卷一至二) (清)永保原修 (清)興肇增補  ()顏劄氏彥續補  清末抄本

 

87、喀什噶尓事宜不分卷  清抄本 

 

88[嘉慶]科布多政務總冊不分卷(清)富俊纂修  清抄本 

 

 

 

山東(20

 

89[崇禎]歴城縣志十六卷(明)宋祖法等修(明)葉承宗等纂 民國二十九年傅壽昆等抄本 

 

90[乾隆]博山志稿不分卷(清)洪鑾纂修  民國二十九年高位民抄本 

 

91、州乘餘聞一卷(清)宋弼纂 清光緒十四年養知堂刻本

 

92[康熙]齊河縣志八卷首一卷(清)藍奮興修 (清)王道光纂 淸康熙十二年刻本 

 

93[康熙]禹城縣志八卷(清)王表纂修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94[宣統]海豐縣鄉土志不分卷  淸宣統二年抄本

 

95[光緒]即墨縣鄉土志二卷  ()周銘祺纂修  清光緒三十四年即墨縣謄清稿本  

 

96[嘉靖]寧海州志二卷 ()李光先修  清抄本 

 

97[萬曆]章丘縣志三十四卷(明)董復亨纂修 明萬曆二十四年刻本 

 

98[乾隆]甯陽縣志八卷  (清)李夢雷修 (清)劉應薦纂 清乾隆八年刻本 

 

99[光緒]平陰縣鄉土志不分卷(清)黄篤瓚修 (清)朱焯纂 清光緒三十三年鉛印本 

 

100[萬曆]泗水縣志十二卷(明)尤應魯等修 (清)劉桓等續修  明萬曆刻本 

 

101[光緒]泗水縣鄉土志不分卷  清光緒二十八年石印本

 

102[乾隆]金鄉縣志二十卷 (清)王天秀修 (清)周士拔續補 清乾隆四十六年補刻本 

 

103[乾隆]嘉祥县志四卷首一卷(清)倭什布纂修 清乾隆四十三年刻本  X/3140/463/83  -6

 

104[康熙]單縣志十二卷首一卷(清)王鏞修(清)秦寅纂 淸康熙五十六年刻本 

 

105[康熙]東明縣志八卷(清)楊日升纂修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106[民國]東明縣志料不分卷  民國抄本

 

107[光緒]東阿縣鄉土志八卷  (清)姜漢章纂修 清光緒三十二 年鉛印本 

 

108[康熙]張秋志十二卷  (清)林芃修 (清)馬之驦纂 淸康熙刻乾隆三十二年壽東廳補刻本

 

 

 

江蘇(14

 

109[至正]金陵新志十五卷(元)張鉉纂修 元至正四年集慶路儒學刻明正德十五年補刻本

 

110[嘉靖]南畿志六十四卷 ()聞人詮修 (明)陳沂纂  民國二十九年燕京大學圖書館抄本

 

111[正德]江寧縣志十卷 ()王誥修 (明)劉雨纂  民國長春室抄本 

 

112[萬曆]江寧縣志十卷(存卷一至四)(明)石允珍修 (明)李登等纂  民國長春室抄本 

 

113、昆新兩縣志補遺訂訛不分卷 (清)潘道根纂修 清光緒稿本 

 

114[萬曆]常熟縣私志十四卷(明)姚宗儀纂修  民國曬印本 

 

115[至正]無錫志四卷  明初刻本 

 

116[民國]丹徒縣征訪冊 李丙榮纂修  民國丹徒縣征訪處謄清稿本 

 

117[康熙]金壇縣志十六卷(清)郭毓秀纂修 淸康熙二十二年刻本

 

118[康熙]武進縣志四十四卷(清)陳玉璂纂修 清康熙二十三年刻本

 

119[嘉慶]揚州府圖經八卷(清)阮元修 (清)江藩(清)焦循纂  清嘉慶十一年刻本

 

120[萬曆]興化縣志十卷(明)歐陽東鳳修 (明)嚴錡纂 民國二十九年傅壽昆等影抄本

 

121[咸豐]重修寶應縣志辨不分卷(清)劉贊勳纂修 清咸豐元年醉經閣刻本 

 

122[乾隆]豐縣志十六卷首一卷(清)盧世昌纂修  清道光三年德豐補刻本 

 

 

 

浙江(24

 

123[淳祐]臨安志不分卷(宋)施諤纂修  清繆荃孫抄校本

 

124[康熙]於潛縣志八卷(清)何爾彬纂修  清乾隆三十一年刻本

 

125[道光]昌化縣志二十卷(清)王兆杏纂修  淸道光三年刻本

 

126[萬曆]遂安縣志四卷 ()韓晟纂修  民國抄本 

 

127[紹定]澉水志八卷(宋)羅叔韶修 (宋)常棠纂  明嘉靖三十六年刻本 

 

128[嘉泰]吳興志不分卷(宋)談鑰纂修  清抄本

 

129[天啟]吳興備志三十二卷(存卷十二至三十二)  ()董斯張纂修  清康熙四十八年董朝柱抄本

 

130[順治]湖州府志十二卷  清程量纂修  清順治六年湖州府署刻本

 

131[延祐]四明志二十卷(存卷一至八,卷十一至二十) ()袁桷纂修  清抄本

 

132[成化]寧波府簡要志五卷(明)黄潤玉纂修  淸抄本 

 

133、象山縣志志文存疑  樊家楨纂  民國三十六年鉛印本

 

134[寶慶]昌國縣志二卷  淸抄本 

 

135[寶慶]會稽續志八卷(宋)張淏纂修  清抄本

 

136[同治]仙居縣志稿不分卷  (清)余麗元修 (清)楊晉藩纂 清同治稿本 

 

137[康熙]湯谿縣志十卷  (清)宋紹業修  (清)張祖年纂 淸康熙五十五年刻本  

 

138[康熙]新修武義縣志十二卷  (清)江留篇纂修 淸康熙三十七年刻本 

 

139[正德]永康縣志八卷(明)胡楷等修(明)陳泗等纂 民國北平燕京大學圖書館抄本 

 

140[雍正]義烏縣志二十卷首一卷(清)韓慧基纂修  清雍正五年刻本

 

141[天啟]衢州府志十六卷(明)林應翔修 (明)葉秉敬等纂 明天啟二年刻本

 

142、衢州鄉土卮言二卷 (清)不其編 淸光緒三十二年刻本 

 

143[崇禎]泰順縣志八卷(存卷一至五)  (明)涂鼎鼐修  (明)包大方等纂  抄本 

 

144[康熙]縉雲縣志四卷(清)霍維騰纂修 清康熙二十三年刻本

 

145、縉雲志餘一卷附永嘉雑錄一卷 淸古藤書屋稿本

 

146[順治]龍泉縣志十卷(清)徐可先修 (清)胡世定(清)傅夢籲纂 清順治十二年刻本 

 

 

 

安徽(11

 

147、皖志列傳稿九卷 金天翮撰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148[康熙]安慶府望江縣志四卷  (清)馬駿修 (清)沈鎬纂 淸康熙五十四年刻本

 

149[康熙]舒城縣志二十卷(清)沈以栻修 (清)褚磐纂 淸康熙三十九年刻本

 

150[民國]亳縣志略不分卷  劉治堂纂修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151、泗州新舊志不分卷  清抄本

 

152[康熙]太平府志四十卷(清)黄桂修 (清)宋驤纂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153[雍正]建平縣志二十二卷首一卷(清)衛廷璞纂修 清雍正九年刻本

 

154[萬曆]廣德州志十卷(存卷一至二卷四至十)(明)李得中等纂修 清順治三年[1646]

 

155[乾隆]績溪縣志十卷(清)較陳錫修 (清)趙繼序纂  抄本

 

156[民國]杏花村續志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胡子正纂  民國抄本 

 

157[乾隆]建德縣志八卷首一卷(清)許起鳳等纂修 淸乾隆四十三年刻本 

 

江西(21

 

158[乾隆]瑞昌縣志二十二卷  (清)蔣有道修 (清)聶師煥纂 淸乾隆二十年刻本 

 

159[道光]都昌縣志三十二卷首一卷(清)曹人傑纂修  淸道光三年刻本 

 

160[嘉慶]建昌縣志十卷首一卷(清)馬璇圖修 (清)郭祚熾纂 淸道光元年刻本   

 

161[萬曆]鉛書八卷(明)笪總良修 柯仲炯纂  明萬曆四十六年刻本 

 

162[道光]德興縣志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蔣啟揚等修(清)俞廷塏等纂  清道光三年刻本

 

163[民國]德興縣志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沈良弼等修  董鳳笙纂 民國八年刻本 

 

164[道光]萬年縣志二十二卷首一卷(清)張宗裕等纂修 淸道光七年刻本  

 

165[嘉慶]高安縣志十六卷首一卷 (清)俞聖基等修 (清)王茂煥等纂 清嘉慶元年刻本

 

166[隆慶]臨江府志十四卷  ()管大勳纂修  民國三十年薛茂如等抄本

 

167[道光]增修新喻縣志八卷(清)黃之晉纂修 清道光二十九年刻本

 

168[康熙]南豐縣志十六卷(清)鄭釴修 (清)劉凝等纂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 

 

169[雍正]瀘溪縣志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如瑤修 (清)譚先纂 清雍正9年瀘溪縣署刻本

 

170[順治]吉安府志三十六卷 (清)李興元修 (清)歐陽主生纂 清順治十七年刻本

 

171[民國]吉安縣紀事五卷 李士梅纂 王祜纂 民國十年木活字本 

 

172[乾隆]吉水縣志三十六卷(清)申發祥纂修 淸乾隆二十一年刻本 

 

173[道光]萬安縣志十二卷首一卷(清)魏湘修(清)張映宿纂 淸道光四年刻本 

 

174[乾隆]永寧縣志八卷(清)賴能發纂修 淸乾隆十五年刻本 

 

175[萬曆]永新縣志八卷首一卷  (明)龔錫爵修 (明)尹台纂 明萬曆六年刻本 

 

176[乾隆]禾川書二十卷(清)譚尚書纂修 淸宣統三年刻本 

 

177[道光]贛縣志三十二卷首一卷(清)王維屏修 (清)周步驤纂 淸道光五年刻本 

 

178[光緒]長寧縣志十五卷首一卷附一卷(清)徐清來等修 (清)劉鳳翥等纂 清光緒二十七年活字本 

 

 

 

福建(10

 

179[民國]福建新通志三百二十卷  福建通志局纂修  民國十一年福州通志局刻本 

 

180[嘉慶]崇安縣志十卷首一卷(清)魏大名修 (清)章朝栻纂 清嘉慶十三年刻本  

 

181[康熙]光澤縣志八卷附一卷(清)金鳴鳳纂修 清康熙三十三年張彭增訂本 

 

182[光緒]福安鄉土志二卷  (清)周祖頤纂 淸光緒三十一年京師京華書局鉛印本   

 

183[光緒]福鼎縣鄉土志四卷(清)黃鼎翰纂 清光緒三十二年印本 

 

184[寶祐]仙溪志四卷(宋)黃岩孫纂修 清末抄本 

 

185[嘉靖]仙遊縣志八卷  (明)黃宸修 (明)林有年纂 淸天一閣抄本 

 

186[光緒]平潭廳鄉土志略  (清)宋廷模编 清光緒三十二年鉛印本 

 

187[康熙]平和縣志十二卷首一卷(清)王相修 (清)昌天錦等纂 清康熙五十八年刻本 

 

188[崇禎]汀州府志二十四卷(明)唐世涵修(明)馬上榮纂 明崇禎十年刻本

 

 

 

 

 

台湾(3

 

189[乾隆]重修福建臺灣府志二十卷首一卷(清)劉良璧等纂修 淸乾隆七年刻本  

 

190、東瀛識略八卷 (清)丁紹儀纂  清同治十二年福州吳玉田刻本 

 

191[乾隆]鳳山縣志十二卷首一卷(清)王瑛曾纂修  淸乾隆二十九年刻本 

 

 

 

河南(17

 

192[康熙]鄭州志十二卷(清)何錫爵修 (清)黃志清纂  清康熙三十二年刻本 

 

193[順治]祥符縣志六卷  ()張俊哲纂修  抄本

 

194[康熙]登封縣志十卷(清)張聖浩纂修  清康熙三十五年刻本 

 

195[康熙]儀封縣志四十卷(清)鍾定等纂修  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196[順治]河內縣志五卷(清)孫灝修 王玉汝增修 淸順治十五年稿本

 

197[嘉靖]彰德府志八卷  ()崔銑纂修  民國燕京大學圖書館據明萬曆刻本抄本 

 

198[萬曆]彰德府續志三卷  ()郭朴纂修  民國燕京大學圖書館據明萬曆刻本抄本 

 

199[民國]南樂縣志料不分卷  南樂縣政府編  民國二十年南樂縣政府送審稿本 

 

200[萬曆]睿(左边应加三点水)縣志(存上卷)(明)任養心修 (明)李文升等纂 明萬曆間刻本 

 

201[民國]淸豐縣志十卷  廖仲濤纂修  民國三十一年鉛印本 

 

202[康熙]鹿邑縣志十卷(清)呂士鵕纂修  清康熙三十一年刻本 

 

203[乾隆]陳州府志三十卷(清)崔應階纂修 清光緒十九年增刻本 

 

204[乾隆]郾城縣志十卷(清)趙作霖等纂修 清乾隆十年刻本 

 

205[順治]南陽府志十三卷(清)王維新(清)塗騰茂纂修 清順治十六年刻本 

 

206[康熙]新野縣志八卷(清)武國樞纂修 淸康熙五十一年刻本

 

207[順治]洛陽縣志十二卷(清)武攀龍纂修 淸順治十五年刻本 

 

208[民國]洛陽縣志略十八章 蘇從武纂修  民國九年石印本

 

 

 

湖北(16

 

209[嘉靖]大冶縣志七卷(明)趙鼐修(明)冷儒宗纂 清活字本 

 

210[康熙]孝感縣志二十四卷(清)梁鳳翔纂修  清嘉慶十六年增刻本

 

211[同治]漢陽縣志校一卷附漢陽縣志沿革表疑一卷(清)許盛春 (清)張行簡撰  清光緒十年刻本

 

212[道光]安陸縣志四十卷首一卷(清)梅體萱修 (清)李廷錫纂  清咸豐三年刻本 

 

213[民國]黃岡鄉土志不分卷  胡鑄鼎纂  民國稿本 

 

214[道光]黃安縣志十卷首一卷(清)林縉光纂修  清道光二年刻本 

 

215[康熙]麻城縣志十卷  ()屈振奇纂修  清抄本

 

216[民國]通山縣鄉土志不分卷  余六鳌纂修  民國七年稿本

 

217[民國]月山鄉土志不分卷  楊廷芳編  民國謄清稿本 

 

218[宣統]江陵鄉土志三卷(清)孚保修 (清)鄧宗禹纂  民國謄清稿本

 

219[乾隆]石首縣志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王維屏修 (清)徐佑彥等纂 清乾隆六十年刻本

 

220[民國]幹鎭驛鄉土志不分卷  周慶璋編  民國七年稿本

 

221[咸豐]遠安縣志八卷(清)趙廣恩 (清)朱錫綬修  (清)劉子垣纂  清咸豐八年重刻本

 

222[同治]長樂縣志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煥春修 (清)龍兆霖補修  清同治九年補刻本 

 

223[道光]竹溪縣志十二卷首一卷(清)李錦源纂修  淸道光八年刻本 

 

224[民國]棗陽縣鄉土志不分卷  馬伯援編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湖南(8

 

225[乾隆]嶽州府志二十四卷(清)李遇時修 (清)李壽瀚續修 (清)楊柱朝纂 (清)黃秀續纂  清乾隆元年刻本 

 

226[光緒]永興鄉土志二卷(清)劉朝焜纂 淸光緒三十二年刻本 

 

227[嘉慶]桂陽縣志十卷(清)常慶纂修  淸嘉慶二十二年刻本 

 

228[雍正]江華縣志十一卷(清)鄭鼎勳纂修 清雍正七年增刻本

 

229[乾隆]續編辰州府志八卷  清乾隆五年刻本 

 

230[同治]保靖志稿輯要四卷(清)羅經畬纂修 淸同治六年活字本

 

231[同治]龍山縣志略不分卷(清)朱克敬纂修 淸同治八年刻本

 

232[乾隆]寧鄉縣志十卷首一卷(清)李杰超(清)郭定修 (清)王文清等纂 清乾隆十三年刻本 

 

 

 

廣東(8

 

233[萬曆]重修曹溪通志三卷(明)釋德清重修  明萬曆刻本 

 

234[嘉慶]始興縣志十六卷(清)胡勳裕修 (清)鄧粹纂  淸道光十二年增補刻本

 

235[崇禎]博羅縣志七卷  ()蘇元起修  民國三十年燕京大學圖書館抄本

 

236[雍正]澄海縣志二十四卷首一卷(清)寧時文纂修 淸雍正九年刻本

 

237[康熙]樂會縣志四卷首一卷(清)程秉慥纂修 淸抄本 

 

238[嘉慶]澄邁縣志十卷(清)謝齊韶修 (清)李光先纂 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 

 

239[康熙]雷州府志十卷(清)吳盛藻等修 清康熙十一年刻乾隆間補刻本 

 

240[康熙]新興縣志二十卷(清)徐煌 (清)康善述纂修 淸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廣西(5

 

241[嘉慶]上林志稿十二卷(清)黃金聲纂修 淸嘉慶二十五年刻本 

 

242[乾隆]慶遠府志十卷(清)李文琰修(清)何天祥等纂 民國二十四年廣西省立第二圖書館抄本 

 

243[道光]修仁縣志十卷(清)林光棣纂修 抄本

 

244[乾隆]重修北流縣志十卷(清)張允觀纂修  淸乾隆十三年刻本 

 

245[道光]上思州志二十卷首一卷(清)陳蘭滋纂修 清道光十五年刻本 

 

四川(10

 

246、蜀故二十七卷 (清)彭遵泗纂 清光緒二年刻本

 

247[乾隆]鹽亭縣志四卷首一卷(清)董夢曾纂修 淸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248[乾隆]蓬溪縣志八卷首一卷(清)張松孫修(清)謝泰宸等纂 淸乾隆五十一年刻本   

 

249[乾隆]石泉縣志四卷(清)姜炳璋纂修 清乾隆三十三年刻本 

 

250[乾隆]直隸瀘州志八卷(清)夏詔新纂修 淸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251[嘉慶]慶符縣志五十四卷(清)何應駒等修 (清)李合和等纂 清嘉慶十九年刻本  

 

252[嘉慶]嘉定府志四十八卷首一卷(清)宋鳴琦修(清)陳一沺 宋宴春纂 淸嘉慶八年刻本

 

253[康熙]眉州屬志五卷首一卷(清)張漢纂修 清康熙五十六年重刻本 

 

254[乾隆]犍為縣志九卷(清)宋錦修 (清)李拔纂 清乾隆十一年刻本

 

255[乾隆]蒼溪縣志四卷(清)丁映奎纂修 清抄本 

 

 

 

贵州(5

 

256、黔書二卷 (清)田雯撰  清康熙刻本 

 

257[乾隆]普安州志二十六卷 ()王粵麟修 (清)曹維祺 曹達纂 清抄本

 

258[嘉慶]黔西州志八卷(清)劉永安修 (清)徐文璧 李華黼纂  清嘉慶八年刻本

 

259[道光]淸平縣志六卷(清)彭泰楠修 (清)張東纂  淸道光十八年刻本 

 

260[康熙]定番州志二十一卷(清)年法堯修 (清)夏文炳纂  清道光二十二年增補抄寫本 

 

 

 

雲南(9

 

261[天啟]滇志三十三卷(明)劉文徵纂修  淸抄本

 

262[民國]昭通等八縣圖說  陳秉仁纂 民國八年雲南學會鉛印本

 

263[道光]續修河西縣志二卷  (清)黃覲雲總裁 (清)金一洪  (清)李光纂修  清道光六年河西縣署刻本

 

264[光緒]新平縣鄉土志一卷  馬太元編  清光緒馬太元謄清稿本 

 

265[嘉慶]江川縣志二十九卷 ()張維翰纂修  ()葛煒續纂  (清)佚名續補  抄本 

 

266[民國]江城縣志略二卷  民國稿本 

 

267[康熙]武定府志四卷(清)王清賢修 (清)陳淳纂  淸康熙二十八年刻本

 

268[乾隆]續修蒙化直隸廳志六卷首一卷(清)劉嵦等修 (清)吳蒲等續修  清乾隆五十五年刻本 

 

269[康熙]鶴慶府志二十六卷  (清)辵啟孟纂修 清抄本 

 

西藏(5

 

270[嘉慶]衛藏通志十六卷首一卷  清抄本

 

271、西藏事宜一卷  清道光抄本 

 

272、藏事舉要一卷附西藏亂後處置策一卷  胡炳熊纂 清宣統清風橋文茂印局鉛印本

 

273、藏事述要二卷 (清)張玉堂纂  清末抄本 

 

274、藏事輯要二十三卷  張其勤輯  油印本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
0
0
20139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出版座谈会在国家图书馆隆重举行。来自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档案馆、国家图书馆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近五十人出席座谈会;会议还特别邀请东京审判中国法官梅汝璈之子梅小璈、东北抗日联军将领冯仲云之女冯忆罗等人参加。

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和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名誉主任王宗光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新书出版揭幕。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程天权,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杨继波等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92日在世界史的角度上意义特殊,1945年的这一天,日本代表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向同盟国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翌年,由中、苏、美、英等11国法官代表组成的专门惩治日本战犯的国际刑事特别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从194653日到19481112日,前后历时27个月,共审判日本甲级战犯28名。

东京审判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国际审判,是正义对邪恶的审判。它对于国际关系的发展、现代国际法若干重要原则的确立、维护战后和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战后国际格局的错综变化,日本自身实力的增强,再兼之多种因素存在,导致日本某些势力始终不能正视自己的罪行,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右翼势力时有抬头,随意篡改历史,为世界和平留下了后患。

鉴于此,整理一套再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全过程的完整文献,对于披露日军罪行、重新认识历史具有重大意义;对于研究抗日战争、东京审判、国际法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国家图书馆和上海交通大学经过多方搜求,将相关文献资料汇总一起,经过细心编辑整理,形成一套完整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该资料集共80册,近5万页。

总体来看,该书具备了以下特点:其一,保持文献原貌。按照原始文献的时间顺序,再现了19465月至194811月期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的逐日记录,每册目录详细列出年月日,使用者可依目录检索所需特定某日的庭审记录,查阅方便;其二,真实记录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全过程。包括法庭成立、立证准备、检方与辩方立证、法庭判决等各项法庭审判程序,为了解、研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及为研究二战后特别军事法庭对战争罪、破坏和平罪、违反人道罪等提供了珍贵史料;其三,具体内容涉及广泛。“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日本在东北等地的鸦片毒化政策、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均有关涉,对研究日本侵华战争所涉及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具有重要价值。

对于该书的出版,与会专家表示出高度的关注和充分的肯定,一致认为对于历史研究、以及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借鉴作用。周和平指出:“东京审判文献史料的征集整理,属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重要计划之一”“作为重要的阶段性成果,《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的出版,是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大事,对于民众了解真实的历史,并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建设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中心名誉主任向隆万的介绍,《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在东京审判研究领域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接下来,将会梳理更多与东京审判相关的基础文献资料,并在翻译国外以东京审判为主题的学术专著的基础上,围绕东京审判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届时,将会有更多的文献资料、学术成果问世。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38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