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文献影印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2

望穿秋水——《宋尤袤刻本文选》

$
0
0
单册效果图

       ​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本书装帧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但是拿宋刻本原书扫描,估计以后也不会再让扫了,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锁线胶钉,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手机实景拍摄)

       《文選》由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主持編纂,选録先秦至梁初八百年間一百三十位作家及少數佚名作者的各體文章,主要包括賦、詩、騷、七、詔、册、令、教、文、表、上書、啓、彈事、奏記、書等類别,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

  蕭統(五○一—五三一)字德施,梁武帝蕭衍長子,未即位而於中大通三年(五三一)四月卒,年僅三十一歲,謚“昭明”。自天監十四年(五一五)至普通初年(五二○),他泛覽周秦以下七代詩文,由東宫學士輔佐,輯成《文選》三十卷,又稱《昭明文選》。

成书正文扫描

  由隋入唐,注釋《文選》蔚然成風,號爲“文選學”,出現了李善注、五臣注兩種影響深遠的注本。李善注爲現存最早的、影響最大的《文選》注本,其中保存的某些舊注比集注本還要多。南宋淳熙八年(一一八一)尤袤池陽郡齋刊刻李善單注本《文選》,通稱尤刻本。版框高二十一厘米,寬十四點一厘米。每半葉十行,行二十一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左右雙邊。學界對此本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爲它是“今存宋單刻李善注《文選》唯一的一個完本”。《中國版刻圖録》稱此本“初印精湛,字字如新硎,無一補版”,丁鈞跋亦云此本“宋刻宋印,首尾完具”,當爲此書的早期印本。此次影印《文選》所用底本即此南宋刻本。此本鈐“王延喆”“陳氏家藏”“鳳陽”“碩甫過眼”“郇齋”“祁陽陳澄中藏書記”諸印。明王延喆舊藏,入清爲陳奐所藏,民國入陳清華郇齋,現藏國家圖書館。

​      尤袤(一一二四—一一九三)字延之,號遂初,常州無錫(今屬江蘇)人。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士,以禮部尚書致仕。以詩名世,與陸游、楊萬里、范成大並稱“中興四大家”,其詩文集今存清人所輯《梁溪遺稿》二卷。尤氏又長於目録、版本學,著有《遂初堂書目》,開啓書目兼録版本的先河。

字迹忽略,看中间——线

      毋庸置疑,尤刻本是現存最完整的李善注本,學界對於尤刻本的底本來源和參校本詳有考述,多説並存,莫衷一是。但此本仍是南宋以來李善注單刻本的祖本。其覆刻、重刻本主要有元池州路張伯顔刻本、明成化二十三年(一四八七)唐藩朱芝址刻本、明嘉靖元年(一五二二)汪諒刻本、明嘉靖四年(一五二五)晉藩養德書院刻本、明隆慶五年(一五七一)唐藩朱碩熿刻本、明萬曆二十九年(一六○一)鄧原嶽刻本、明末毛氏汲古閣刻本、清嘉慶十四年(一八○九)胡克家刻本等。其中以清胡克家刻本最爲通行。尤刻本末附《李善與五臣同異》,是現存唯一的宋刻本,彌足珍貴。

版权页

宋尤袤刻本文选(15册)

140*210mm

定价298元

本月上市,敬请关注!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2

Trending Articles